他凭直觉,认为李逸攻汴州,不对劲。
“殿下,臣建议不如就请张大将军率两千人,前往增援汴州。”张志说道。
张镇周皱眉,“殿下,两千人杯水车薪,如何能解汴州之急。何况,臣担心李逸围城打援,我这两千人,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张大将军,太子殿下现在手中兵马也不多,能给你两千就不错了。况且,也不只你一路援兵,太子马上会下令滑州行台和徐州行台,都出兵增援汴州,你只要谨慎小心些,李逸也伏击不了你,
率兵入汴州据城而守,难道还抵御不了李逸那些乌合之众?”
张镇周想说,李逸虽年轻没错,可人家战河东,抚山南,攻河南,从未败过,他手下的兵,能说是乌合之众吗?
可太子王玄应却已经开口,“孤给张大将军三千人,你紧急前往汴州增援,滑州邴元真和徐州杞王那,我也会调兵来援的。”
张镇周无奈领令。
等张镇周看到张志拨给他的三千兵马后,更是怒火中烧,披甲仅八百,其余皆是新征召的州县青壮,训练不足装备不齐,一群百姓青壮而已。
拿着根长矛,就能称为军队?
如果是去围剿小股流贼山匪,张镇周还有信心,可带着这点人去汴州,小二百里路。
没有骑兵,全是步兵。
真遇到李逸伏击,那跑都跑不掉。
“大将军,太子令,立即南下增援汴州。”一名太子身边的亲卫传令。
出发前连饭都没有一顿。
张镇周率子弟部曲上马,领兵出营。
兵马走出十里地,张镇周勒停马。
“折往正南行军。”
“大将军,我们去汴州该沿运河往东南而行。”
张镇周捋须,“李逸岂不知援军会沿此而行,若是他围城打援,那我们就危矣。”
这话也很有道理,将校们都点头称赞大将军高明。
夜里扎营,
张镇周叫来儿子,“我观王世充气数将尽,天命在唐。”
“阿耶要降唐?”
“嗯,这王玄应什么也不懂,我们此行凶多吉少,只能投唐了。你带一支轻骑南下新郑、密县,我若没料错,李逸主力定不在汴州,极可能正从新郑那边北上,
你寻到唐军,把我的降表交给他。”
“若是李逸没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