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毕竟几年前祥瑞刚出现时,一个都得卖十几两黄金,而如今李家的奴仆都吃上这些祥瑞了。

“红薯没有金薯好,红薯若是不搭着米煮,吃了容易烧心,金薯就不会,不过红薯的产量也挺高,打成淀粉,做粉丝倒也挺好。”

“玉米收获后更好保存,就是不好吃,不管是做成玉米饭还是玉米糊,都不太好吃,但也能填饱肚子,产量不错,对地、水、肥要求也没那么高。”

“咱们家种,老是被官员们劝说占用了田地,影响了粮食收成,弄的我们一直没法多种,

的采摘、去籽加工、纺纱织布等都较为麻烦,但织出来的布,倒是依然深受欢迎,价格也还一直是居高不下,一匹细布能值五匹上等白绢。”

李逸听罗三娘一点点的说着,

她对家里这些产业掌握的很全面,能够摆出数据做支撑。

“咱们的养猪业,特别是跟乡民们的合伙养猪还顺利吗?”

“嗯,这两年咱家这养猪产业翻了很多番了,特别是这合伙养猪推广后,发展很快。

仅是通过养猪获得的那些猪粪肥,给我们的粮食亩产增收了不少。”

养母猪卖猪崽,供应猪肉,腌制腊肉,发展迅猛,利润也挺可观。

最关键的还是,不仅李家养猪赚钱了,还带动着百姓也都增加收入了,李家有养猪的技术工人,还有专门的母猪的产后护理这样的课程,

有专门的兽医团队支持,阉割、治病,为这产业保驾护航。

传统的京畿养猪大户京兆韦氏还主要是散养放牧猪群,李家现在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合作、圈养模式。

李家的很多产业,跟李逸一样,不走寻常路,但确实都很成功。

就连曾经一度要放弃的腐竹作坊,这几年随着李家地位的迅速提升,这腐竹生意居然还又越做越多,如今不仅是遍地开,还畅销各地,甚至卖到突厥草原去了。

这玩意现在做的人不少,没那么暴利了,可市场需求也还是挺大的,规模化经营后,仍有可观的利润。

饭后,

李逸找来罗三。

“圣人让我开国,表奏国官。我想让三叔来做我的家令,视从七品。”

罗三是家令,郭二郎是大农,而马周是尉,管家富安、账房平安则也分别是大农和尉。

“家令是做啥的?我当不了官的。”

“三叔不用担心,武安郡王国的家令,其实就相当于是大管家,大农和尉,也都是管家。”

罗三他们本就是李逸家的管家管事,加了个国官头衔而已。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