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这年头以粮为纲,好的田地不能随意的去种菜种果树什么的,否则官府天天来烦都烦死你。
李逸换上一身短打布衣,
但这身看似朴素的布衣,是细布,价格是绢绸的好几倍,低调的奢华。
家里女人们今天也都穿着布衣裙下地。
李逸先在地头祭祀稷神,供献猪头等,然后他走到地里,拿着磨好的锋利镰刀,第一个开镰。
李逸割了一排稻子,饶是他身体很强健,但没做惯农活,弯着腰割了几十步远,也是觉得腰好酸。
杜十娘她们布包头,提着柳筐,在田埂边拾散落的稻穗。
小辣椒李淑也提了个小篮子,头上包了块头巾,像模像样的跟在后面,而平安郎与如意这对龙凤胎,却没捡几根稻穗,就被地里的蚂蚱、小青蛙等吸引了注意力,
逮蚂蚱捉蛤蟆,甚至稻田裂缝里扣起了田螺。
李逸割完一排,就算完成了任务,撑着腰站在地头,看着一众麦客、部曲们挥动着镰刀刷刷刷的收割,他们动作又快又好。
“今年这稻穗沉旬旬的,基本上没有出现倒伏,也没什么飞虱等虫害,某产起码得三石!”
“那是施的粪肥多,这圈养猪最大好处就是粪肥多,发酵沤好,下到地里,一亩地起码增产了一石。”
别家可没李家这么多粪肥,
李家的养猪场,以及跟百姓合伙养猪,获得充足的粪肥,加上这几条大道边,李家隔二里地就修一座路亭,然后旁边修个公厕,这粪肥自然也归李家。
别小看这玩意,这年头粪不易得,李家的地里有猪粪牛粪人粪,甚至是还会用一些油坊产出的油饼做肥,比起没有粪的地里,增产很多。
好处大家都看的到,但乡民们却没法有样学样。
“再过一段时间,这塬上的土豆、红薯也该收了吧?”
“嗯,那些产量更高,搭着做口粮极好。”
李逸跟罗三说要拿一些做淀粉,到时做成红薯粉条、土豆粉条,这东西现在稀少,所以价格卖的起,也是个赚钱买卖。
李家的面条作坊、粉丝作坊,这几年也是越建越大,既为部曲佃户乡民们提供活路增加收入,更为李家增收。
“我觉得明年咱们塬上的地,干脆就不种麦和粟,全种金薯红薯玉米这些,产量高,更划算。”
现在的这些粗粮杂粮,还是比较稀少,不论是直接卖,还是说做成淀粉,或是做成粉丝,所得收获都远高于种麦粟。
“行,三叔你安排。”
中午太阳很大,天气很热,可没有人叫苦叫累,反而一边在那里喊着特定的呼风号子,一边希望这样的好天气多维持些天。
大家争分夺秒的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