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张河这样传统的官员士大夫的眼里,

朝廷官府是代天子牧民,量入为出,官府不当与民争利,亲自搞什么经营,只要管理好百姓,然后征收粮食税赋,再按照收入来规划安排支出就行。

朝廷府库富裕,就可以适当的拿些钱兴修水利修桥铺路等,国库空虚的时候,那就要开源节流,尽量减少开支。

如今河北战后恢复,

那就应当大家都勒紧裤腰带一起过几年苦日子,而不是想着借债过日子。

这本质不就是寅吃卯粮么。

张河也知道,朝廷向大户借钱,其实往往都是没有利息的,甚至有时都不会还。

他很反对这种抢掠的行为,也不希望李逸打着发债券的名义抢劫。

跟舅父张河话不投机,观念不合,聊不到一起,李逸打住了话题。

时代不同,观念不同,这时代多数人观念还是跟张河一样的。

就好比很多人觉得一切都是零和游戏,一方所赢正是一方所输,结果是零。

但李逸却认为,很多时候是可以共赢的,不一定非要有人输。

接下来四百里,

走崤函谷道去洛阳,过了陕州走南崤道,也就是曹操开辟的那条道路,相对好走一点点而已。

一路颠簸无比,

好在是深秋,

此时天气晴好,不冷不热,算是长途出行最好的季节,少了许多辛苦与麻烦。

每天也就走个几十里,

李逸倒也不急。

他这次还带了妾侍,她们都坐着马车,长安到潼关时一路行舟,倒是很舒适,沿途观风景,而现在一个个颠的早无精打彩。

李逸每天也会跟他的王府属官谈话,

皇帝选给他的这些人,虽有大半是河北人,可确实也都是挺有名望的。

就算齐善行这个窦建德妹夫,虽以前只是个乡吏,但也有些墨水,对河北的情况也很了解。

他跟他们都有透露发债券的想法,

但真正能理解李逸的,反而是云定兴。

不愧是曾经商人出身,

云定兴觉得用发债券来带动河北地方恢复重建,是个很好的办法。至于说这债券利息的负担,他觉得倒不算什么。

“利息可以定低一些,我们又不是放贷的商人,我们是朝廷官府,我们手头掌握的可是实权,可以拿其它来弥补利息之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