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经历隋乱以后,人口损失还是很大的。
现在比大业年间还多了两县,可官府户籍上十七万户都不到,每县平均只有六千户不到。
洺州大总管府这三个州,二十八县,总共十七万户不到,人口八十万左右,李逸居然要发债三十万贯。
“太多了吧?”
现在朝廷征收户税,小年征四十万贯,每三年会加征八十万贯。
小年四十万,大年也才一百二十万贯,那可是整个天下。
而李逸管着三个州二十八县,居然要举债借钱三十万贯,一州十万贯,每县都有一万多贯了。
“我觉得还是少了点,一个县平均下来也才摊到一万贯钱。
现在洺府每县平均有六千户,七八成都是中下户,都需要朝廷扶持帮助的。
而等我们开始安置流民、赈济百姓,相信还会有许多人回来,到时每县万户是可能的。
毕竟平原地带,田地多,宜居住。”
李逸在那算着账,觉得一户就能摊到一两千钱帮扶款,确实杯水车薪。
“要借就借多点,这样我们才能好办事,尤其是安置百姓,恢复生产这事是刻不容缓,
一耽误那就是一季···”
云定兴也自认为是见惯大风大浪的,经历大隋三帝,又拥立过王世充,如今再投大唐,算是身经五朝了。
可他不得不佩服李逸的想法,更佩服他的胃口大。
张口就是几十万贯,钱真的这么好借?
还是说五分的年息,就不是利息,就没负担,就不用还了?
要知道,哪怕是荥阳郑氏痛快的答应了五千贯,那也是背后交换了不少特权、利益的。
“想办法尽量多借点,只要能借到,那多多益善。当然,得自愿认购,不管是豪强大户,还是平民百姓,不能搞强行摊派这种事。”
豪强大户看不上债券的这点利息,那就得从其它方面补偿他们,要让他们也得到实际好处交换,他们才会肯借钱。
而一般中产、自耕农,他们可能会看的上这点利息,可他们手头却没多少钱能掏出来。
李逸根本没想过怎么还,还不起怎么办这事。凭本事借来的钱,干嘛要还?这可是大总管府借的钱,需要还?管着三个州二十八个县呢,李逸倒没想着以刑化债,但可以用其它资源转换这个债务的,哪还真需要还?
真要还钱,那就是他李逸没本事。
“我们发债券借来的钱,得先做好全面的预算,一部份得用来修河堤、灌溉水渠,疏浚河道,修桥铺路,
一部份则用来购买粮食保障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