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如果粮价涨了,外面的粮商有利可图,反而会积极的贩粮来卖。
“可是,粮价大涨,有害民生。”
李逸却道:“我们之前不是已经推出了户籍粮本么,按户口设了个口粮额度,可以在常平仓平价购买口粮。”
“可我们常平仓储备的粮食也不多。”
“那就继续采购转运粮食过来。”
马周提议,“要不向本地这些豪强大户,特别是那些涨价的粮商们籴米?”
向大户粮商籴米,其实就是变相的抢掠,在战争时期粮价大涨的时候,以平价籴粮,他们肯定是不高兴的。
“算了,”
李逸摇头,眼下高开道叛乱,对这些豪强大族也不要逼的太过,否则他们就算不敢明着搞事,也会暗中搞事。
好在此前李逸已经储备了一批粮食,又搞了户口粮本配给供粮,虽然给的只是额度,买粮一样要钱,但起码保证了平价。
只是定了量,避免这些好不容易弄来的粮食,被豪强大户什么的收购,再转而加价给百姓。
“就怕流民涌入,到时常平仓的粮又哪够。”
马周又聊到朝廷邸报,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归唐,唐使者王义童招降泉、睦、建三州,
而豫章贼帅张善安以虔、吉五州来降,拜洪州总管。
在南方,形势一片大安。
年前,吴王杜伏威便已经入朝,将江淮交给义子王雄诞,并没有交给当初一同起兵的兄弟辅公祏,他只身入朝。
皇帝拜杜伏威为太子太保,仍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位在齐王元吉之上。
杜伏威成为大唐第四号人物,
司空兼侍中、武安王李逸暂时还只能排第六,第七是司空、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按说本来杜伏威只是从一品的太子太保,不如裴寂和李逸的正一品司空,
但杜伏威还有正一品的吴王之爵。
不过李元吉是齐王、司徒兼侍中,理应还是在杜伏威之上,可皇帝下诏,让杜伏威位在齐王之上,是给他的特别恩宠。
都在齐王、司徒兼侍中之上了,那李逸和裴寂这两个司空,还有李纲那个太子少保自然,也都在他之下。
其它宰相们更不用说了,中书令和侍中都才正三品,尚书令也不过正二品。
同样是割据一方的枭雄,同样是入朝,但杜伏威就比罗艺强许多,两人都赐了国姓,可罗艺是燕郡王,杜伏威却是国王。一个是东南道行台尚书令,一个入朝授为左翊卫大将军,档次差了一等,说到底还是杜伏威如今占据整个江淮之地,北到淮河,南到五岭。
地盘大兵马多,待遇地位自然就高。
而罗艺虽然武德元年就主动归附大唐,可就守着幽州这么块地盘,一直也没有什么发展,一直被窦建德摁着揍,北边还有强大的突厥,又有高开道、苑君璋这些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