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里,就都送进了洺水县城常平仓中,此时洺水市场里粮铺斗米三百六十钱了,还在涨。
李家这五百石粮,却按每斗三百钱入仓。
“这个时候,能够慷慨粜粮,真仁善也。”常平仓官吏感叹,他们知道王庄头打理的是武安王的一个庄子。
郭舍人把粮食交割入常平仓,跟官吏们聊了一会,了解了下洺水常平仓粮食储备,以及供应百姓的情况。
“还好,有司空的户口粮本这套新规矩,我们常平仓的粮食,都是定量供售,暂时还好。”
洺水县各乡,错开时间买粮。
分为十批,一旬刚好一轮。
常平仓的口粮定量较低,一个青壮月口粮定量只有三斗,一天仅有一升粟麦的量,老人小孩的定量还要减少一些。
这是吃不饱的量,但粮本定量,本就是为防饥荒,保障最基本民生的一个临时手段而已。
是市场粮食供给的一个调节,尤其是对高粮价的一个缓解办法。
郭舍人拿着常平仓盖着印的条子,到县衙又找县令等盖上章。
五百石粮,卖得一千五百贯钱,不小的一笔钱了,
如今长安斗米百钱,这批粮价是长安的三倍。
不过洺水县衙是支付不起这么多钱的,
得到大总管府结算,到时肯定也是部份钱、部份绢,再用一些其它的东西抵,比如矿产、商屯田承包权,或是出售山林等。
郭舍人想着武安王曾多次跟大家说过的话,不出十年,天下大安,斗米仅要二三钱。
他是无法相信的,他阿耶说开皇盛世之时,长安斗米也要二三十钱的,如今斗米二三百钱,降百倍?
要是斗米三钱,他这五百石粮,那才值十五贯钱?
郭舍人走后,常平仓官员忙碌起来。
“时辰差不多了,准备开门售粮,你们眼珠子都瞪大一点,必须凭粮本购粮,定量购买,还得按划好的片区,没轮到的不许卖,没有粮额了的也不许卖,”
一名令史问,“刘仓令,现在外面粮价都三百六一斗米了,咱们卖多少?”
刘仓令冷哼了一声,“咱们是国家常平仓,是保障民生的,司空有令,常平仓按粮本供粮,本月斗米二百钱不变。”
“我们现在收粮都要斗米三百钱了,卖二百钱,一石就要亏一千钱啊。”
“哼,这是上面的政策,咱们常平仓又不是卖粮的铺子,这叫惠民,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