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安平房因崔元逊之事,这次想轻易过关哪有可能,当初李逸李世民攻灭窦建德,他们也曾请崔元逊至洺州议事,还要表举他为刺史,可崔元逊却以老病为由回了老家,想要等形势明朗一些再看。

哪知,现在却成这局面。

“苏刺史这段时间对我们崔家不是挺客气吗?”

“苏定方算什么东西,他只是李逸的王府典军,窦建德的余部,他武邑苏家能跟我们安平崔氏相提并论?

他没那个胆子跟我们龇牙。

可李逸不一样,那家伙,荥阳郑善果、鄢陵崔世枢把女儿嫁给他为媵,他都还反要赔门财。

现在这封请帖,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应付。”

妇人走到丈夫身后,为他揉捏脑袋,崔仁寿脑袋顶在那丰满处,闭上眼睛,暂时忘却烦恼。

“阿郎,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而已。咱们博陵崔氏的声望在那,李逸再怎么也得顾忌几分。

我看此人在河北行事,是想做几分善政的,并不是高开道谢棱那种霸道无理之人。

他发行债券也罢,和买粮食也罢,其实也都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用之于民,做人还是有底线的。

只要我们配合一些,相信他也不会太为难咱们。想当初窦建德兵败后,那些夏国的仆射、尚书、行台、总管、刺史、将军们,有几个被真正清算的?

好像一个都没有吧?

三叔虽说当初拒绝唐廷征召回乡,后来又做高开道的官,那不也是被迫的吗,这也就做了一个月不到总管,也没有做什么坏事。

阿郎去定州拜见李逸后,就主动多认购一些债券,还有,咱们囤的那些粮食,除了口粮,就都拿出来,不管是和卖还是捐借都行,

钱粮都只是身外之物,就算李逸要田地金银,都可以给他一些。

只要过了此关,要不了几年家族便又能恢复元气。

咱博陵崔第二房在关中定居几代,如今也是在朝中较有地位的,李逸也不敢过分乱来的。”

这次开科举,七弟崔仁远,便是通过第二房的黄门侍郎崔民干的帮助,和二房的崔仁师一同考中了进士。

“听说这次科举,李逸的师兄刑部侍郎孙伏伽是进士科的状元郎,李逸老师的一个孙子也中了进士,跟咱家五郎七郎还是同科进士,到时阿郎也可以跟李逸提一提这关系···”

妇人一边替丈夫按摩脑袋,一边婉婉道来。

崔仁寿闭眼享受,

“娘子真是贤内助也。”

“我娘家赵郡李氏,毕竟跟李逸打了一段时间交待了,对这位也算有些了解,就是个顺毛驴,吃软不吃硬。”

“娘子,你说若是李逸要留我在定州,做他幕僚,如何是好?”

“李逸虽年轻,但做他的幕僚倒也不错,若真征辟阿郎,不妨先应下试试看。阿郎也还年轻,如今三叔这般离去,安平房总得有人站起来,我看李逸起码还会在定州数年。”

崔仁寿有点犹豫,“李逸太年轻了些,虽说属籍宗正,可以前只是个野道士,我堂堂博陵崔安平房家主,给他做幕僚,会不会有损清誉?”

“阿郎,李逸是朝廷的司空兼侍中,右卫大将军、定州大总管,再年轻,那也是凭功勋一步步上来的。

当年名震天下的那位天策上将秦王,不也才二十出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