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让毫无怯意,凭借着这座八里边塞重镇,跟突厥人血战三日。
好在代州城虽失了北面雁门关,但本身依然坚固,不仅有八里长的州城,四门外还各有一道翁城和一座逻城。
雁门城东西长南北短,形如丑字,故称卧牛城,城外东西北三面,还各有关城一座,呈鼎字形屏藩州城,三座关城分别为周长四里、三里、四里。
州城中央有鼓楼一座,又称边靖楼。
刘世让在这里派兵以烟火为讯,指挥联络各处城门、翁城、逻城、关城。
暴雨后,突厥大军来攻,
刘世让在城头指挥,血战三天,他没下过城头。
好在突厥虽众,却缺少攻城器械,而雁门城防高墙坚,护城河引活水环绕,又宽又深,
突厥打了三天,除了留下无数尸首,并没有多大效果。
“总管,”
一名将军上前,“箭矢消耗太快了,而且这三天,攻城的大多是仆从军,多是被俘投降的李大恩部众,其余少数人也是突厥的附属部落的,没多少真正的突厥人。”
“颉利阴险狡诈的很,咱们血战三天,杀的却大多是咱自家人。”
刘世让赤红着眼睛,
声音如铁,“当他们投降突厥,听从突厥之令来攻城,那他们就是敌人。”
“若是我们手软,雁门城破,他们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刀屠杀我们。”
这话是事实,一些俘虏投降敌人后,反而比异族对自己人更凶狠。
“总管,我们的援军什么时候会到?”
刘世让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
突厥这次十五万大军杀进来,还有苑君璋、杨政道、高开道的几万附庸军,加起来足有二十万。
他们破雁门、楼烦,如潮水般涌入代、忻、岚、石、并等地,虽然还没有攻占什么大城,
可面对突厥如此进攻,诸将根本不敢野战,只能退守大城。
一些小城也只能放弃,任突厥人抢掠。
刘世让这个代州总管,也只能守代州雁门城,他估计忻州总管李高迁,可能也是一样。
并州守将,只怕同样也只能守太原城了。
他有句话没对手下将士们说,如今镇守并州的不再是窦悰,而是曾跟他有怨的襄邑王李神符。
李神符就算的手中有兵,只怕也不会来救他的。
他们只能靠自己。
好在代州北据雁门之险,南绕滹沱之胜,城垣壮阔,拥有三关城四翁城四逻城,
护城河又宽。
城中此前也储备了不少粮食,再坚持个三五个月不成问题。
西城门外逻城,
逻城与瓮城处于护城河两侧,设有吊桥,铁链悬吊起落。
逻城就是为守护吊桥而设,是城门的第一道防御。
逻城的城墙仅有州城的一半,才两丈高,并不算大。
敌楼里,几名弓弩手正在互相包扎伤口,他们的脚下是备用的弓弦和几捆箭矢。
“贼他娘,没完没了。”
一名老兵忙里偷闲在啃着麸饼,为了长期坚守,粮食都是限量供应,麦麸都和面做饼。
“他们也是身不由已,缩头一刀,伸头也是一刀。”
他们也知道,这三天攻城打头阵的,大多是李大恩率领出征马邑的部下,这些人都是汉家子民,太行山中子弟为主。
太行山里本来就土地少,又缺水,生活贫困,大业末就更加难以生存,许多人不是外出逃荒,就是成了山贼马匪,李大恩当年也是这样出身,手下旧部也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