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嫡长制没有必要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套嫡长继承制,李逸觉得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如今开国之初,国家都还没统一,突厥、吐谷浑等外患又严重,还死守着嫡长制这套,没有必要。
特别是如今有个那么贤的秦王,只因是嫡次,皇帝便处处压制秦王,强扶太子,甚至都已经到了不顾江山社稷的地步了。
从黄堆返回雁门关,
一百六十里路,并不算远。
商旅驼队仅需两天路程,但大军押送俘虏、运送物资,每天还得早早扎寨安营以做防备,倒是走了四天。
在经过马邑时,
高满政很犹豫,
他不敢违抗太子之令,可又很不甘心就这样把刚到手的地盘舍弃,于是只能用乞求的目光望向李逸,向他求助。
此时的李逸,已经把行营长史的兵鱼符交给了唐临,既然都撤军了,也没必要再留着这个兵符。
交出鱼符的那刻,李逸就不再是代北诸军的指挥,无权再节度诸军,他仅被保留了河北道行营总管之职。
李道玄是他的副总管,但刘世让、李高迁、高满政诸将,就不再是他部下了,甚至如今检校蔚州刺史的王行敏,检校应州刺史的云师端,还有留驻应州的刘黑闼、苏定方、李存孝几将,
也不再归他管辖了。
三万余大军,仅有李道玄的四千幽州骑兵,还在他麾下。
可这一路返回,
每日安营扎寨后,诸将还是都到李逸军帐聚议。
薛万彻对此有意见,可唐临劝他不要多管,反正李逸很配合的撤军了,那其它的都不重要。
“太子令要放弃马邑,让高总管将马邑军民都撤入雁门。但太子下此令时,毕竟是在黄梁大捷之前,那时苑君璋和步利设正率五万大军来夺马邑,太子此令,也是稳妥起见,欲保全马邑军民,
而如今苑君璋大败,躲在云中城苟延残喘,根本不暇也无能力再来夺马邑,
我看,高总管便随我等先至太原面见太子,当面说明情况。到时是撤是守,请太子再做定夺。”
李逸开口,
他也不希望马邑这个重要的关外支点就此放弃。
薛万彻反对,要求高满政执行太子令。
李道玄怒瞪着他,“你只是个传令兵,别总自以为是。我麾下四千幽州骑兵,回幽州之前,便暂驻马邑城。”
“淮阳王,太子有令,让你也去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