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移民去宽乡的,原籍狭乡的永业田、口分田都允许他们出卖,迁移到宽乡后,不影响授田。

一丁百亩、中男也授百亩,足额实授,二分永业、八分口分。

一定要保证能做到这条,才能把人迁移过去。

另外还得提供一些其它优惠政策,比如新移民免三年租调,比如提供一些低息的安家贷、青苗贷、耕牛贷等。

也鼓励一些百姓只是去那边屯垦做雇工、佃户等,

只想旱涝保收的给地主、商号种地,当然也尊重他们选择,不受田那就做客户,不纳租调。

马周接过李逸递给他的统计册子,看着上面登记的郡王、实封功臣、宰相家的田地数量,也不由的咋舌。

郡王们至少都有千顷地。

实封功臣们田地也都不少,

八位宰相除了魏征,也几乎都是田产万亩以上的大地主了。

“这田地兼并如此厉害,

京畿百姓一丁二十亩地都授不出了,王公宰相们却家家百顷千顷良田。

就算这次出售个千八百亩的,又有何用?

不仍还是超额十倍百倍吗?

王公宰相们如此,那都督刺史将军们还不一样。

这限田令啊,终究一纸空文。”

李逸早知道是这结果,王公们象征性的拿个千八百亩的地卖出,可下面的贵族官员们,却只怕连一亩都不舍得售出。

反正天塌了有高个顶着。

王公宰相们都还超着十倍百倍的,他们怕什么。

刘世彻道:“朝廷能让官绅一体纳粮,亩纳二升义仓粮,能把那些隐田都清出来,这一年也能征收到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石粟了。

虽兼并严重,可也能保证田赋收入。”

与其去抑制兼并,做一件注定失败的事,倒不如推行士绅一体纳义仓粮。

“赵主书。”李逸指着那本登记的册子。

“属下在,司徒有何吩咐。”

“你在上面再补一条,司徒李逸再售关中陇右河东河南河北私田各二百顷,

一千顷田地,全部出售给均田不足百姓,以及无地的佃户、工商等。”

那位赵主书惊的眼睛瞪的如牛眼,

“司徒要再售一千顷地?”

“嗯。”

“是一,一千顷?”

“没错,就是十万亩,五道各两万亩。”

嘶!

赵主书是真惊了,这位李司徒这是真嫌田地烫手还是怎么了,之前已经出让了几千顷地了,这又要再出售千顷。

原来万顷良田,这么短短两三个月,就卖掉五六千顷了?

这可是真舍得啊。

连刘世彻都忍不住道:“诸王公里,出售田地最多的义安王,可也只是献地五十顷,再卖地五十顷而已,

其余王公宰相们,或三五十顷,或一二十顷。

司徒你真要再出售千顷之地,还是关陇和三河之地的田?”

“嗯,卖。”李逸笑着答道。

他看着赵主书把他再卖地千顷这条写上,“赵主书,你把这份王公宰相们纳粮、卖地的册子抄录,然后布告长安各城门,

广而告之!”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