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大肆置地,一度拥地万顷。
如今却在不断出售,献地、卖地,出手七成。
“人家都说崽卖耶田不心疼,阿郎卖起自己置的地更不心疼呢。”
“这事你们就按我安排去办好了,这一次,地不再卖给自家族人、亲戚、朋友们了,这次只卖给授田不足的百姓和无田的佃户,咱优先卖给自傢伙计、长工、佃户们,还是老规矩,拿不出钱的也没关係,可以分期偿还嘛,利息低点。十亩、二十亩、三十亩,把这一千顷地儘快落实下去。”
罗三娘忍不住问,“剩下的这三千顷地,別再卖了。分散诸州,一州也没多少了。”
李逸倒觉得,还是挺多的,三十万亩呢,他这郡王占田额才五千亩。
独孤氏在旁边问,“咱家卖掉这么多地,总也还要置点其它的產业吧。”
“那是肯定的,”
对妻妾们他也没有隱瞒自己的打算,“买矿,渭北、朔方、河东开採石炭,再进行加工,一般炭可运到长安太原洛阳等地售卖,做为百姓燃料。而加工的焦炭,可用做锻造之用。”
“你看现在这京郊野外,树都看不到多少了,连终南山,都经常禿著呢。燃料稀缺,每到过冬之时,连宫里都缺薪炭。
官员们供给的薪炭都常有不足,一到冬季,贵族勛戚家家都要派专门的管事去採购薪炭。”
石炭,也就是煤,开採使用其实挺早的,但唐初此时使用规模不大,主要是宫廷、贵族和一些官营作坊在用,可李逸调查研究过,发现从陕北那边採煤运输南下,开採、加工和运输的成本,其实只要规模上来,並不会很高。
但效益却不会少。
尤其是加工后的人焦炭,对於铸造来说,可是好东西啊。
一般的煤炭来锻造,会影响铁器品质,而焦炭却不会。焦炭还能提供更高的火力温度,能锻造更好的钢。
就算是普通的煤,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也是一直紧缺的。
燃料需求太大了,越是城市,需求就越大。
薪炭的需求,就跟粮食布匹需求一样,都是刚需,每到冬季,需求就越大。
一座长安城,官道上每天都有无数运柴的牛车。
相比之下,煤比柴、炭,要更有效率,运输也划算。
都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采,柴米的运输成本都很高。
不过开採煤炭,比起砍柴烧炭,要更多些技术,而且还得是密集劳动力產业,不像是砍柴烧炭,一个农民一把柴刀,也能干。
长途运输,就更不是一般百姓能做的。
但对李逸来说,开採煤矿,加工运输,都不是问题,这里面的利润还挺高,唯一制约的可能就是人力。
需要大量的矿工,这个就得买奴,以及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