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温彦博甚至提议,

“如今天下一统,其实洛阳更适合为都。这次倒也是个契机,陛下率百官移洛阳,等安定下来,干脆就迁都洛阳。”

中书令温彦博的话,王珪等数位宰相支持。

其实长安、洛阳哪个更适合为京师,也是各有利弊。

从长远来看,长安确实不太适合为都,关中都供应不起现在的长安了,更别说以后承平日久,人口众多。

且长安偏西,

但如今东南更有发展潜力。

隋炀帝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其实眼光是很长久的,只是太能折腾,急功近利,亡国了。

但这并不是说杨广修运河、迁东都,就都是错的。

不过眼下却又不是迁都洛阳的好时机,

隋末大乱,

洛阳那是四战之地,各方鏖战,

洛阳和周边都遭受战争破坏严重,反倒是关中和长安,在隋乱中相对安稳,恢复的最快。

现在长安虽也有不少先天缺陷,但现有条件却还是比关东洛阳要好不少。

此时舍长安迁去洛阳,无疑不合时宜。

但过个二三十年,天下彻底安定下来,甚至恢复后,那时天下中心的洛阳肯定比偏居一隅的长安,更适合为都城。

“迁都的事,以后再议,现在先讨论眼前的事。”李逸打断温彦博。

房玄龄问李逸,“司徒有什么提议?”

“我觉得可以分批迁,先从南衙十二卫番上府兵中,抽调一批兵马,先往洛阳驻防,并派兵沿途八百里部署驻防。

京师百司衙门,也应当各挑出一批官吏为先遣,前往洛阳···”

李逸提出的计划,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比较赞同。

“有一点,

朝廷当允许百姓可以外出就食,特殊时期,可无需检查过所。”

饥荒一起,

朝廷是绝对无法顾及到所有百姓的,这个时候,放开控制,允许百姓外出逃荒,那比继续把百姓限制在乡里强上百倍。

朝廷拿不出粮食赈济,再不许他们外出,那就是要饿死他们。

此时放开,也是无奈之举了。

“这几年,朝廷于京洛之间,沿途建仓,转运粮食。现在这些仓库,倒是正好供给去洛官吏士兵。”

一番商议,

都认为马上开始。

各司立即拟出一份先遣名单,马上出发。

“公购粮一事,还是得继续,在春荒到来之前,朝廷手中多掌握着一些粮食,

到时就能更好的调度赈济百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