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哪部经典佛经,其实里面也都富含哲理,只不过这年头,真正能念经的和尚少了。
估计许多和尚可能看完这维摩诘经,也只对一丈见方的神奇卧室,八万四千由旬的狮子座,还有天女散,以及维摩诘从香国找香积佛取来的一钵甘露饭,却能请全世界的人吃上一万年也取不完这些感兴趣吧。
三万字经书,他很快看完。
合上经书,没再去取其它经来看。
汉传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小乘佛教各派早已衰弱,如今大乘佛教逐渐兴起,
历史上唐僧取经,也取的是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强调普度众生,主张通过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行,最终成佛。
小乘佛法更追求个人解脱,注重持戒、禅定等修行方式。
维摩诘经主张的处处道场,随其心静则国土静,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二分别。
···
柏谷坞,
因村东柏谷与坞台而得名,北魏时期即为军事要冲,此地在少林寺西北五十里处。
前朝隋文帝崇佛,曾一次性赏赐少林室柏谷坞地百顷。
隋大业末年,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因此地兵家必争之地,于是派侄子王仁则筑要塞轘州城,屯兵驻军。
王仁则强占了少林寺柏谷坞田地,还毁掉了少林寺的庄园建筑。
这也引得少林寺僧愤怒,后唐军攻轘州,少林寺便策反了王仁则部将,十三棍僧入城,生擒王仁则开城归唐。
也因此功,战后柏谷坞一万亩地都重新赐还给少林,还又赐四千亩永业,三千亩口分田。
如今,
整个柏谷坞一带,全都是少林的田产,这里不家三座水碾两座油坊,以及大片山林药园,也都是少林寺所有。
这里的村民,全都是少林寺的佃户。
村东古柏参天,村南马涧河是一处重要的内河码头,不过今冬干旱,此时河道干涸。
一支队伍直接从干涸的河道上穿过,
“司徒,前方就是柏谷坞,有村民娶亲呢。”
马车里手捧着暖手炉的李逸听闻,笑了笑,“正无聊呢,让队伍就在这停下,我们换身衣服,送份喜钱去蹭个婚席吃,正好瞧瞧这少林寺下佃户们过的怎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