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能执行。
可这样太简单粗暴了,引起的反弹也会很大。
这是下下之策。
当年杨广继位后,杨坚给他留下的本钱多厚,他就是执政过于简单粗暴,
营东都、修运河、征辽东,
甚至征吐谷浑、征林邑、从流求、征伊吾,杨广的许多政策,其实长远来看都是好政策,但就是操之过急。
完全不顾及反对者,
甚至最后能把关陇集团都给都干到了对立面去了。
杨坚的手段相对就要厉害的多,李渊其实也不错,他们都懂得团结大多数,始终站在多数者这边。
不断的分化敌手,每次都能把代价降到最低。
「朕没想到,这萝卜皮凉拌居然也这幺好吃,脆爽,却又带着几分酸辣,又微甜。」
李逸给皇帝把酒杯续酒,「陛下,臣觉得明年关中陇右,以及三河都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饥荒,
如今数管齐下,征粮、买粮、借粮,但这盘子里的粮就这幺多,终究还是不够的,
还得想办法从其它地方调。」
李世民皱眉,「朝廷也早下令,开始从巴蜀、江淮等地调粮,可这些地方也久经战乱,也无多少存粮。」
「陛下,往更南边调粮。」
「更南边?」
「对,岭南、交趾,甚至林邑国可以调粮,虽路途遥远,但饥荒之时,粮食是救命的,成本再高,只要能运过来就值得。」
李世民让李逸继续说下去。
「臣建议朝廷出台政策,鼓励商人、百姓从五岭以南运粮北上,这些粮运过来,朝廷不仅以略高市场的价格收购,而且还可以给运粮者授以民爵嘉奖,甚至是追赠他们的父母散官、诰命,
也可以给他们的子弟以州县学生名额,甚至是国子监学生名额。
还可以按他们需求,把粮款换成贩盐、茶、酒、马等的批文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