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林渠的通水,直接带动了一大批准备工作的落地。
只是西南侧的洼地面积太大,等水库蓄满水,也至少要个把月。
毕竟洼地连着三座山,光靠铁林渠的水流灌注,得让水慢慢漫过层层坡地,才能填满这片足有上千亩的低洼地带。可这四五月的天,正是农时不等人的时节,铁林谷的人也半点没闲着,田间地头、育秧棚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渠岸边的育秧棚早已炊烟袅袅。
南方来的老汉带着几十个农妇,正把育好的早稻秧苗从秧田起出,码在铺了干草的竹筐里。
北方气候比南方冷,水稻赶在五月初插完差不多。
旁边的汉子们扛着竹筐往田里跑。
田埂上早已挖好了整齐的穴,渠水顺着田沟漫到脚边,插秧的农妇们挽着裤腿下田,一点点学着弯腰将秧苗插进泥里。
北方人没见过水田,更没见过水稻。
看着眼前的一幕,很多人都聚集了过来,新奇地看着插秧的人们。
“别看热闹啦!还他妈要不要永业田了?”
另一边的旱田里,传来汉子的笑骂声。
今年育的秧苗少,只能种十几亩水田,林川下了命令,水田作为铁林谷的试验田,今年产的粮要优先保证育种。
旱田则没有这种要求。毕竟铁林谷如今账面上的耕田已经有十几万亩,而谷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也有上万亩了。
青壮们赶着牛,在浇透的地里犁出深沟。
妇人孩子们跟在后面,把拌了草木灰的粟米种、黍子种往沟里撒,又用木耙轻轻覆土。
农稷房的老农叼着草秆蹲在田边,手把手教年轻人撒种。
“粟米要埋三寸深,不然家雀儿看着就叼走了……黍子浅些,一寸就够,这东西喜湿,有渠水浇着,不出十天准能冒芽!”
还有几个生产队在田埂边种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