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坊外,几个大陶缸正架在微火上。

缸内是初步滤净的浆液与将军醉的混合物。

林川走进药坊时,秦砚秋正对着一排小瓷瓶凝神记录。

他悄声走近,见她在一册新订的簿子上详细写着:某日某时,取某批浆液若干,以几份将军醉浸取,得澄液几何。

“这醇提之法,进展如何?”林川问道。

“刚初步滤净,尚不敢说成效。”

秦砚秋低声道,“按古法先制了一批寻常蟾酥饼,又按将军说的新法试制了这些澄液。两者药性究竟孰优孰劣,毒性强弱如何,皆需试过方知。”

林川点点头,见桌上不同的细编笼子里,装着不同颜色的蟾蜍。

笼上挂着标签:“青背金线”、“黑眶厚皮”、“花斑大耳”。

“这是按品类分开了?”

“正是。”秦砚秋拿起记录簿,“医官们查阅杂记,又询问老猎户,得知不同蟾蜍毒性迥异。譬如这青背金’,多生于山涧,其毒烈性最猛,乡民谓之‘三步倒’;而花斑大耳常见于田间,其毒性缓,却多致人狂躁。若不加以区分,混为一谈,药性必然混沌难测。”

林川点点头:“做得对!多几种对比一下,以后的规模养殖也会少走弯路。”

秦砚秋指着黑眶厚皮的笼子道:“这就是孩子们玩的那种蟾蜍,我们准备先从这个开始。”

“好!聚焦此种,优先试制。”林川肯定道,“注意方法:梯度稀释,外敷先行,记录反应细节,尤其注意是安静昏睡,还是兴奋幻觉。”

“已经按将军说的梯度稀释之法,将新得的澄液,按十倍、百倍、千倍逐级稀释,分装标记。”秦砚秋指向案上整齐排列的瓷瓶,“接下来,便要从最低浓度开始,在兔鼠身上试其药效。”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