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如此这般地讲了下自己的思路。
并与众将这般如此地探讨了一下其中的细则。
这场围绕火攻的商议,一直持续到子时,才终于落下帷幕。
“都去吧,按方才议定的分工行事,务必抓紧时辰。”
众将应声离开,各自分工,有人趁夜带斥候再度离开。
如今跟随林川的这些将领,都早已摸清了他的打仗模式,不用过多叮嘱,便能顺着他的思路把事情办妥。
尤其两点,早已成了刻在众人骨子里的准则。
一是提前侦察,绝不打没准备的仗。
林川常说,战场如棋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哪怕先前斥候已经传回了石门关的虚实,他依旧要反复确认,从敌营的布局结构到敌军巡逻的换班时辰、铁鹞子马厩的具体位置,都要摸得一清二楚,容不得半点含糊。
二是多做预案,绝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场战斗的变数太多,风向可能突变,诱饵可能被识破,敌军可能提前增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可能满盘皆输。所以每次商议,林川都会逼着众人多想几层:若是火攻不成,该如何应对?若是步跋军没有入套,该用什么备用方案牵制?
这些预案或许到最后用不上,但多一层准备,便多一分胜算。
这两点,正是林川前世根深蒂固的记忆——
战略上可以轻视敌人,但战术上必须十二分重视。
对方是凶悍的党项羌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他们世代生活在塞上荒原,骨子里带着嗜血的野性,还有铁鹞子这样冲阵如雷的重骑,和步跋军这样善藏善袭的轻兵。即便己方手中有火器这等利器,林川也绝不会轻易托大,更不会凭着一时意气就贸然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