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
张、吕二人求之不得,立时加入其中。
等候多时,终得入店,满室香气扑面,勾得众人喉头连滚。
环视店内,见在座几乎人手一只琉璃杯,不禁暗暗咋舌。
京师竟豪奢至此,连这等小店,也以一等琉璃待客!
众人心下惊诧,面上却不动声色,恐露乡鄙之态,遭京人窃笑。
李二郎麻利地抹净桌子,招呼众客落座:「诸位客官,用些什幺?」
张载要来一份食单。
众人看过,又是一惊,心想京中菜肴,竟迥异于外地!这食单上所列菜肴,在座竟无一人尝过!
「咦?」
吕大钧将食单翻来覆去看了两遍,奇道:「听闻贵店有两道佳肴,唤作鲤跃龙门、及第粥,为何食单上未见?」
李二郎不答反问:「诸君可是进京赶考的举人?」
近几日,有不少进京赶考的举人指名要吃这两样菜,他早已见怪不怪。
得到肯定答覆后,李二郎歉然道:「对不住,及第粥和鲤跃龙门眼下已不作市售,春闱开考前或将再次推出,诸君若有意品尝此味,多多留意小店告示便是。」
这当然是吴铭的意思。
既然这两道菜的呼声很高,搞个限时返场也无不可。
李二郎遂指着食单,推荐起其他菜肴:「客官且看,这清炊白鱼取活鱼现蒸,最是鲜甜!千丝豆腐乃小店自创,汤面如画,滋味也极鲜美……」
他专拣备料足、烹制易、售价高的菜推。
在座皆是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对吴记的菜肴一无所知,自然是伙计推荐什幺便点什幺。
倒非专坑外乡人,食肆皆是这般行事。
何况李二郎所荐菜肴,滋味确是一等一。
众人吃得盘干碗净,酒足饭饱,餍足非常,连声称赞。
次日,张载、吕大钧又上状元楼一探,不禁大摇其头。
吃罢吴记,再吃状元楼,高下立判!
无怪进京举子首选吴记用饭,果非虚言!
……
吴铭对吴记川饭和状元楼的此消彼长一无所知,准确地说,他无暇关注这些事,他正在琢磨如何善用餐车的功能。
在任务期间,餐车暂时获得了中转站的属性,但这不代表所有的现代物品都可以随车携带至东京,仍然有所限制。
关于什幺东西能带,什幺东西不能,两界门并无明确定义。
吴铭渐渐摸索出几条不算规则的规则。
一是形制,不能太过现代,至少看起来得是宋代工匠能够造出来的。
二是材料,表面不能使用塑料、橡胶等超出时代的材料。
如果是炊具,燃料则仅限于柴和炭。
简而言之,凡是超出宋人理解的物品,比如电烤盘、卡式炉等器具,一律出不了灶房。
这也正常,如果把这些东西带出去,旁人一旦问起,吴铭连糊弄都没法糊弄。
而类似制作蛋烘糕的小锅,则被允许带上餐车,事实上,他这几日已经将宋代的平替品换成了现代不粘锅,用起来顺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