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还不是此宝的极限。
毕竟这青色楼船上此刻还载了將近九百名修士。
“这就是结丹期修士的飞行法宝么?”
丁言望著脚下不断极速退去的山川河流,目中露出一抹奇异之色。
在长眉老者的操控下,青色楼船一路风驰电,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如此,跨越一座座山川,河流,丘陵,深谷,沼泽。
几乎横穿了大半个燕国。
终於在第四天上午抵达了边境。
所谓的边境战场,其实就是一片面积广阔的丘陵山川地带,其间大大小小的荒山起伏不定。
此地天地灵气原本极为匱乏,又没有什么重要的矿產资源,对於修仙者来说可谓是標准的不毛之地,再加上又刚好处於燕梁两国边境交界之处,那就更加无人重视了。
可自从有修士机缘巧合之下在这片不毛之地的地底深处发现了灵气含量极高的上品灵沙之后,一切就彻底变了。
灵沙,是製作灵石的基础材料。
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矿石。
此物虽看著像普通的砂砾一样,十分细小不起眼,却如同海绵吸水一般,內部呈蜂窝状,可以从周边自然环境中不断汲取天地灵气,而且在没有外力的干预之下,灵沙能够將內部的天地灵气长久封存。
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
一粒天然灵沙,想要將內部空间汲满天地灵气,据说至少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年,这跟周围的天地灵气浓度有著直接的关係。
一般来说,周围天地灵气越浓郁,灵沙矿脉形成的时间就越短。
但即便再少,最起码也需要几十方年。
因此,这是一种蕴含丰富灵力,且短期內不可再生的重要修仙资源。
鑑於这种特性,上古时期就有修士特意將这种散碎的灵沙製作成了固定形状和大小的灵石。
这种灵石一来可以直接用来打坐修炼。
二来可以用做炼丹,炼器,布阵,画符的灵力来源。
三来还可以用作修仙者们交易物品的等价交换物。
由於用途广泛,產出稀有,久而久之,灵石就成了修仙界的通用货幣,並深受广大修仙者们的喜爱。
同时,上古修士们又发现这种灵沙內部储存灵气的能力是天差地別的。
最常见的普通灵沙,其內部蕴含灵力相对较少。
这种灵沙一般存在於灵沙矿脉最外围,属於品阶最低的灵沙,这种灵沙通常被称之为下品灵沙。
而矿脉核心处,一般还有更高阶的中品灵沙,上品灵沙,乃至极品灵沙。
这几种不同品阶的灵沙之间,內部蕴含的灵力往往相差接近百倍。
故而,用这些不同品阶的灵沙製作而成的灵石,也被修仙者们人为区分成了下品灵石,中品灵石,上品灵石和极品灵石。
而且相邻品阶的灵石之间,其价值也刚好相差一百倍左右。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流通和交易,修仙者们还专门用灵沙製作了大量比灵石体积更小的灵砂。
这种灵砂一般由下品灵沙製作而成。
按照內部蕴含的灵力计算,一百颗灵砂价值大致相当於一块下品灵石。
灵沙矿脉內的灵沙含量以及灵沙品阶,通常跟矿脉的大小有很大的关係。
一般来说,小型灵沙矿脉基本上只能开採出下品灵沙和中品灵沙。
而上品灵沙,基本上只有在中大型的灵沙矿脉核心处才能够开採得到。
至於极品灵沙,属於灵力含量极高,极为罕见的蕴灵之物。
这种级別的灵沙想要自然孕育出来,其所需要的时间和难度也是远远超过其他几种灵沙的。
如此一来,哪怕是在大型灵沙矿脉核心处,也不见得能够开採得出极品灵沙来。
即便有,含量恐怕也十分稀少。
上古时期,修仙界天地灵气富足,灵沙矿脉虽不能说遍地都是,但也並非什么罕见之物。
可千百万年以来,由於不断地开採,发掘,导致修仙界的灵沙矿脉数量愈发稀少了起来,而灵石也变的愈加珍贵起来。
特別是上品和极品灵石,这两种灵石內部蕴含的灵力极为庞大,据说对於结丹期以上的高阶修士有著不小的作用。
因此,修仙界中每发现一座新的灵沙矿脉,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招来各大修仙势力疯狂爭夺。
哪怕是一座灵沙含量极为有限的小型灵沙矿脉,都足以引起结丹势力之间的廝杀和抢夺。
而中型灵沙矿脉基本上都掌握在一些元婴大宗手上。
这种级別的灵沙矿脉,结丹势力一般不敢染指,否则偷偷开採的话,一旦被人发现,恐怕立马就会招来灭门之祸。
至於更为罕见和稀少的大型灵沙矿脉。
更是足以引起元婴势力的疯狂了。
有些时候,甚至能够引发修仙国家之间的大战。
这也是燕梁两国修仙界大战了七八年不但没有丝毫结束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的真正原因。
一座从未开採过的大型灵沙矿脉其价值实在太重要了。
燕梁两国谁也不愿意放弃。
准確的说,是燕梁两国背后的几大元婴宗门,谁也不想放弃。
数年下来,双方各自集结了数万修土,以这座大型灵沙矿脉为中心,在方圆数千里,乃至上万里的范围內先后进行成百上千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死伤了不少修土,可至今依旧没有分出胜负。
双方你爭我夺,几乎是寸土不让。
今天这块地盘丟了,明天要么抢回来,要么就乾脆从其他地方夺下一块地盘。
战况可谓是十分焦灼。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燕梁两国修仙界整体实力比较接近,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两者都相差不大,因此谁也无法彻底击败对方。
偏偏这座大型灵沙矿脉对双方都极为重要,谁也不想就此罢手,只能源源不断的从国內抽调更多的修土来增援前线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今天这种势均力敌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比拼的就是资源和人力,拼谁的战爭潜力更大,谁能够支撑得更久。
只要一方坚持不住,无法忍受长期的人员和资源消耗,那么另外一方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取得最终胜利。
当然,从目前的战局和实控地盘面积来看,燕国这边还是稍微占据一些优势的。
整体来说,燕国目前处於主动进攻的一方。
多数时候攻多於守。
而梁国则是刚好相反,主要偏防守为主,主动进攻的次数和频率要稍微少一些。
在长达上万里的战线上,燕国修仙界依託地形地势,总共修建了三座大营,
每座大营周边数千里范围內,还有数座副营互为椅角之势,相互配合。
这些营寨位置並非固定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会隨著战线的变动而变动。
只要一场大战下来,燕国这边取得重大战果,夺取了敌方大片地盘,立马就会分出一队修土原地修建营寨,布阵阵法,將胜利的果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是因为採取这种层层推进,稳扎稳打的方式,燕国近几年才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略微取得了一些优势。
不过,由於战线太长,兵力稍微有些分散,再加上偶尔轻敌冒进,有时候难免也会给敌方可乘之机。
比如不久前,燕国一座副营由於孤军深入,冒险进入敌方腹地,就被梁国抓住机会,集中优势兵力给围歼了。
那一战,死伤的修士多达数千人。
其中光是结丹期修士就有四五位。
可谓是损失惨重。
三座大营,分別由燕国三大元婴宗门掌控。
在这其中,万法宗由於实力最强,在燕国占据的地盘最大,魔下修士人数最多,因此负责坐镇中军大营。
这座大营加上周围四座副营始终挺立在最前线,犹如一把尖刀一般,直插敌人心臟。
而燕国另外两大元婴宗门青鸞宫和太真门及其魔下各大结丹势力,则是负责坐镇两翼,主要作用是牵制敌人,分散对方的兵力,让梁国修仙界无法集中全力攻打某一个点。
当然,战场之中形势瞬息万变,往往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有时候侧翼也会变成主攻方向,中军反而只起到牵製作用,主打一个让敌人猝不及防。
青色楼船最终在一座长宽十余里的巨大石城前缓缓放慢了速度,最终悬空停了下来。
丁言放眼望去。
只见下方黑色城池坐落在两山之间的大峡谷中,两侧都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带。
整座城池都被一道巨大而凝厚的白色光幕所笼罩。
看样子应该是布置了极为厉害的禁制大阵。
城池入口处,不断有服饰各异,装扮不同的修土进进出出。
在这其中,既有有链气期修土,也有筑基期修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