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549章 定量魔药学(上)

原本潦草的“日记式提问”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行力透纸背的炭笔字迹。

像是埃尔文在无数个夜晚的纠结后,终于抓住了那道“真理的微光”:

“万物之性,皆可析分;魔药之变,循迹可循。”

短短十四个字,便是埃尔文为这套魔药体系奠定的最根本世界观

紧接着,他又首次提出了魔素的假说,用魔素这个概念来指代构成魔药材料的基本单位。

埃尔文认为,火焰草燃烧便是因为“炎魔素”,冰晶冻结就是因为“冰魔素”。

这是第一次有人将魔药材料具象化为可分析的基本单位。

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埃尔文进行了他能想到的最“粗糙”却最直接的实验。

笔记中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他将火焰草粉末与冰晶瓣混合,观察到两者同时失去魔力。

他在这段记录旁画了两个交叉的箭头,一个标着“炎”,一个标着“冰”。

箭头交汇处写着“中和”二字。

又在下方补充了另一种可能:“若炎多冰少,则余温;冰多炎少,则余寒。

魔素相交,或中和,或湮灭,或结合,皆有迹可寻。”

这个验证十分粗暴,但却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最后,埃尔文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后续研究方向:

只要找到方法测量每种魔药材料中蕴含的魔素“量”,就能像做菜一样精确调配魔药。

或许这些结论看上去内容很少,非常粗糙以及漏洞百出:

没有精确的定义,没有严谨的推导,甚至连实验数据都带着主观臆断。

但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一个事实:这一切,在埃尔文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

他完成的不是“从 1到 100”的完善,而是“从 0到 1”的突破。

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第一支火把,或许火光微弱,却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埃尔文对这套体系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无人知晓,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研究到这一步,埃尔文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又经历了什么。

他像一个孤独的拓荒者,在无人理解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可遗憾的是,埃尔文的研究,终究停在了关键的地方。

笔记上他的字迹戛然而止。

如今回头再看埃尔文的研究,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根本性的局限,是极其粗糙且不能运用于实际的内容,只能算是一个猜想。

首先,埃尔文缺乏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概念。

他知道魔素有“多少”之分,但无法定义“多少”的具体单位。

他的笔记里充满了“少许”、“大量”、“强烈反应”等模糊词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