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林妹妹」接话,宝玉心下一紧,屏息静听。
然而,他等来的并非预想中的附和,而是一句平静的反问:「哦?依你之见,莫非满朝文武、边疆将帅,尽皆是『混帐』了?」
贾宝玉不假思索,「不全是,也大多是沽名钓誉之徒。」
李宸轻笑,今日他便亲手操刀,斩断宝玉对林黛玉的幻想。
「你自然是清高的,生在国公府,自小锦衣玉食,当不知史书中寥寥几笔,『岁大饥、人相食』意味着什幺。」
「你口中的『禄蠹』,是有贪恋权位,左右逢源之辈,多数也不过随波逐流。可无论边防,漕运,赈灾,诸般国之大事,终须有人去做。」
「你摒除名利,独善其身,自然是好的。可若人人如你一般,这清平世界、万家灯火,又由谁来维系?」
「你既贪恋这红尘繁华,不愿『出世』,便休要轻鄙那些『入世』做事之人。」
贾宝玉双目圆睁,怔怔道:「可……可这些人口述圣人言,为得是官场平步青云,一朝权在手,便荼毒百姓,混乱朝纲,戕害之人还少吗?」
李宸面上一肃,「按你所说,我父亲林如海,前科探花,如今官居两淮巡盐御史,稽查私盐,为国库课税奔走,为民计而忧,也是戕害了谁?是不是也算禄蠹?」
「这,这,这……」
贾宝玉被怼的面红耳赤,心底再是不服,却也不敢说林如海的不是。
李宸却不给他还嘴的机会,语重心长的说道:「《论语》是教人明理,《孟子》是养浩然正气,《大学》是定国安邦之道。而宝二哥你,只看到官场钻营,却看不到学问本身的光明正大。你厌恶的不是仕途经济,你只是……只是畏惧其中的责任与担当罢了。」
贾宝玉心神俱震,眼中泪水夺眶而出,抱头哽咽道:「难道……妹妹你也变了,竟觉得那些是好的?」
李宸肃然起身,走至窗边,望向远处,淡淡开口,语气却异常坚定,「不是我变了,是我长大了。」
「我欣赏诗词风月,亦敬佩实干兴邦。我看见了你看见的风花雪月,也看见了你看不见的民生多艰。」
「宝二哥,你愿活在自己织就的梦里,是你的选择。但我林黛玉,是兰台寺大夫林探花的女儿。父亲教我的风骨,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而是即便看清了世间的污浊与艰难,也依然有勇气走进去,略尽绵薄的正气与担当。」
「我们,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闻言,贾宝玉整个人如坠冰窖,痴痴呓语:「是我错了?竟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