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雨水下了两个时辰,雨势就减弱了,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章邯站在河渠边的入水口,目光看着还稳固的河堤,这段河堤是新修的,还算结实。

吴公淋着大雨,策马一路来到这里,赶到这里时雨水小了许多。

「丞相让我来问,敬业渠是否安好?」

「很好。」章邯头也没擡地道。

「我要去下游看看。」吴公又一次大声道。

按照章邯对这里的了解,上游都没事,下游多半是不会有事的。

丞相派人的这个人大可不必再跑一趟。

看着那人往下游而去,章邯对身后的民夫道:「回家。」

几个民夫欢呼着回了家,因他们今晚不用守在渠边喂蚊子。

大荔县,张苍与程邈坐在县衙内,还有一个民夫正在讲述着河渠各段的情况。

程邈依旧在写着字,其实他的字已经写得足够好了,但他依旧写着。

程邈看似对县里的事不关心,但在写字的时候也能够在心里想着别的事。

张苍听完这个民夫的禀报导:「丞相让人来看河渠了?」

「是……是的。」

张苍是一个规矩很严明的人,在大荔县也处置过几个不听话的民夫。

「丞相派谁来看河渠?」

「来人只说是丞相府的,没说是谁,倒是穿着很不错,看着很富有。」

听他这幺说,张苍大致就能清楚来人是谁了,多半是丞相的弟子吴公,只有他最爱显摆他的富有。

张苍看着一卷卷宗,道:「他不来县里看看?」

「没说要来,说是回咸阳了。」

程邈道:「这个时辰回去,等他到咸阳多半宵禁了。」

张苍依旧看着卷宗上的人名,这些是迁来关中新民的名册,上面记录了那些新民原来的籍贯与姓名。

光是给这些新民编入户籍就累得够呛,知道河渠没事就足够了,张苍也没空理会别的事。

他又问道:「公子要建设潼关,需要多少民夫?」

程邈思量了片刻,回道:「公子……那多半是能用多少就要多少的。」

张苍了然道:「公子的粮食有多少,要养活多少民夫?」

程邈颔首道:「那就看看粮食有多少。」

张苍站起身,他看向一旁的书架,从中拿起一卷卷宗仔细翻看着。

如果说丞相李斯对他的弟子吴公帮助,或者是给予吴公更多的方便,那幺他李斯就是营私。

如果说李斯的儿子李由在秦廷的官位越来越高,也难免会落得一个任人唯亲的口舌。

要是李斯对公子扶苏百般相助,并且全力帮扶,那幺他李斯就是尽忠职守,对大秦忠心。

而现在,吴公这幺多年以来只是丞相府一个传递文书的小吏,李由被安排到了蜀中至今依旧只是一个校令。

唯有公子扶苏任少府丞,就差位列九卿了。

事实证明,丞相李斯的确是一个对大秦很忠心的人。

今天,扶苏用犀牛的牛筋做了一个弹弓,拿起一颗石子拉起弹弓瞄准了河边正在慢慢游动的一条鱼。

扶苏手上一松,石子飞出,落入水中。

但石子落入水中的刹那就被水面卸去了力量,反而是惊动了水中的鱼,掀起一片河沙,让这一片水面浑浊,再也找不到那条鱼了。

扶苏收起了弹弓,交给一旁的田安道:「送给高。」

田安接过弹弓,又道:「张苍让人来问,是否可以准备民夫了?」

现在粮食还未丰收,但也快了,还未收粮就要考虑收粮之后的事,扶苏颔首道:「让他先安排吧。」

田安颔首。

张苍的算术很了得,看看现在的敬业县需要多少存粮,需要多少民夫,能够养多久,工期需要多久。

就如当初修建咸阳桥,粮食预算都是张苍在安排,现在也是张苍在处置。

看着田地里长出来的粮食,田安心中就很高兴,开河渠,迁新民,富渭南,垦良田,公子扶苏立下如此大的功劳。

况且,最让田安觉得高兴的事是这渭南的二十万人心。

田地里的麦子还未熟,扶苏摘了几粒麦子放入手中仔细看着,「我听说北方的麦种更好。」

田安道:「北方的麦穗没有关中的这幺多。」

扶苏见到不远处有个老农正在挥着锄头,给田埂放水,上前询问种粮食的事。

关中不乏老农,在种田的经验上各家都差不多,扶苏询问了良久,这位老农是从楚地来的。

与这位老农谈完,扶苏走在田埂边,神色时而思量。

田安道:「公子可有心事?」

扶苏道:「我在想屠雎打到西南的什幺地方了,还有赵佗的兵马是不是顺利到了南方。」

「常有南方的军报送来,公子尽可放宽心。」

「我若是让屠雎与赵佗从南方带一些稻种来,合适吗?」

「当然合适了。」田安低声道:「公子就算是让屠雎抓一群活犀牛来,他也是愿意的。」

扶苏道:「我写个文书让人送去桂林。」

言罢,扶苏走入小院内,写了两卷文书,朗声道:「老将军。」

正在院门睡午觉的辛胜登时坐了身子,像是脑子还未苏醒,身体先起来了,而后他老人家瞪了瞪铜铃大眼,走入院内,行礼道:「公子。」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