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三个人看一个地图,有了三个方面的看法,王贲的看法还在调兵上,他是一个将军。

李斯是丞相,因此他看重的还是集权与制度。

扶苏觉得自己先前所注意的,是咸阳桥对民生与生产力的作用。

三人立场不同,看到的利益也不同。

不过都是有好处的。

历代的大秦丞相不仅仅是丞相而且还是管生产的人,商鞅之后的大秦丞相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子。

李斯是丞相,但他也擅长管生产,扶苏也在御史府看过诸多有关李斯的卷宗,与以前的大秦丞相相比,李斯这人行事的确不择手段,进取心强。

当初三县的族老担任县令,县丞。

即便对方退让了,原以为大家依旧能和和气气的。

可李斯呢,还是将他们的官职给免除了。

扶苏特别能够理解李斯的行为,现在这些族老会退让,但是将来他们很有可能会再咬一口,这不仅仅是那些脸面的问题,这是政令不通达的问题,秦的政令不能下到达县,何谈治理。

换作是自己,需要做到有功行赏,有错就罚,扶苏觉得自己没有李斯那幺仁慈,李斯只是免去官职了他们的官职。

李斯是一个合格的大秦丞相,而且也会抓生产。

但扶苏认为,抓生产就要有严格的规矩,没有规矩与制度就管不了生产。

扶苏道:「三县搬迁之后,岐山以南的田地就空出来了,会有三万顷的空余。」

李斯颔首。

土地当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这三万顷也是如此,是经过迁民与重新整合之后,空余出来的土地。

就像是一堆乱糟糟的零件,挤在一个箱子中,当你将箱子中的零件分类整理摆放之后,箱子里反而有了更多的空余空间。

「有这三万顷土地,还是当初三县搬迁时,请老师出了力。」

李斯尴尬一笑。

王贲道:「有了这些土地,军功和田地就够分了。」

言至此处,他又感慨道:「分在关中最好。」

这话其实没错,分在关中是最好的,因为这些秦军都是军中最年轻,也是最忠心的,这对加强关中的力量帮助,跟着都水长回来的一共有八千人,这八千甲士就是八千户人家,算上每一户人家的人口,哪怕一户只有三口人,最少也有两万多口人。

快接近午时的时候,往来的官吏也越来越多。

王贲帮着一起整理帐目,又道:「那八千甲士都还在关中吗?有没有去别的地方探亲?」

小吏回道:「都在忙着成婚呢,这半年关中各县各亭乡,天天都有人家成婚。」

王贲错愕一笑,道:「好,这是好事,成婚了就成家了,成家了就在关中扎根了。」

扶苏道:「老师。」

李斯回道:「公子是有何事?」

「这一次的土地问题解决了,往后该如何?」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