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回道:「若是公子在这里,恐怕会坚定地认为必须要移风易俗。」
嬴政又道:「荀子的弟子都这样。」
以前韩非也与还是秦王的皇帝说过这样的话。
李斯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却没有言语。
嬴政又道:「现在朕的儿子也读荀子,这孩子行事如何,你以为呢?」
李斯道:「公子行事颇有当年荀子之风。」
「呵呵呵……」
皇帝忽然一笑。
也不知道这一声笑,是不是听出了李斯的恭维之意。
还是在赞许李斯会讲话,能够在秦廷任职丞相并且这幺多年为皇帝主持国家建设,这位丞相除了才能了得,也深得荀子传授的辩论之才。
嬴政道:「朕却听人说,以后人对扶苏的支教之策,颇有怨言,说这不是治国之道。」
李斯行礼道:「当年秦要施行郡县制,那时天下人都反对,乃至皇帝眼前的王绾之流。」
嬴政望着殿外明媚的天,安静地听着。
李斯道:「当年为了施行郡县制,为了书同文,车同轨,这天下反对的人数都数不清,秦因变法强大,如今要治理国家就需要变革,臣常与公子长谈,公子常说秦所拥有之国土比之当年六国之总和都要多。」
「周天子封诸侯国,可诸侯国却不奉周天子,公子以为是周天子不能约束诸侯王,而在诸侯王的纷争中,周天子为了从中周旋却只能处处退让,正如韩非所言慈母会养出败儿,而严厉的主人就不会有强悍的家仆。」
韩非的这句话是比喻,但在公子扶苏看来这慈母就像是周天子。
嬴政道:「如此说来你觉得扶苏之策是对的。」
李斯回道:「公子有言,郡县制重塑了天下,支教制正是在重塑天下人心,这天下要变,那幺这天下人也要变。」
注意到皇帝的目光看来,李斯又忙行礼道:「臣……」
「你教导扶苏这幺多年,这孩子确实越来越像你们荀子门生了。」
李斯很想解释,其实荀子是一位十分和蔼的老师,这幺和蔼的老师应该教不出这样的公子。
话到嘴边,面对皇帝,李斯又说不出口了。
公子哪里像荀子门生,
其实,公子扶苏是越来越像你这位皇帝了。
李斯沉默站在一旁,心里这幺想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