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看着刘肥,一时无言,刘肥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刘季真的是一个很有福的人,他能有如此善良的儿子。
即便,这世人给了刘肥数不尽的冷眼与议论。
刘肥还依旧用他的善良去拥抱这个世间。
萧何知道曹参私下对刘季颇有言语,但萧何是真的羡慕刘季。
萧何将书信递到刘肥的面前,道:「去潼关托人交给你父亲。」
刘肥忙擦干手,接过书信道:「好,我明天就让潼关的啬夫去安排。」
今夜的夜色很好,甚至能见到月亮余光附近的云彩,萧何坐下来,道:「想家吗?」
刘肥反问道:「萧叔想家吗?」
「呵呵——」萧何忽然笑,拍着刘肥的后背,道:「想啊,当然想回去了。」
「萧叔打算何时回去?」
萧何沉默了片刻。
气氛忽然沉默了,刘肥坐在一旁也擡头看着夜空。
有时觉得从沛县擡头看向夜空,与关中的夜空没什幺区别,有时又觉得不一样。
萧何道:「以前我们在沛县,总是听那些从关中来的人们说,关中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有吃不完的粮食,有一个受人们拥戴的公子,每年粮食丰收,每个人都能过得很富足。」
说着说着刘肥就笑了,因他来了关中才知道,人们传言中的关中并不是那样的,这里是有很多田地,但田地都是人们劳作开垦出来的,这里的人们是富庶,但也是因田地充裕,也只是比函谷关以东的人们稍稍富有一些。
萧何道:「可这关中确实比沛县好,比楚地的任何一个县都好,我们从沛县而来,自然是要回沛县的,在这里我们学习治理之法,学新帝那治国手段下的理念,学关中的富有由来,等我们回去,可以用我们所学的,造福楚地。」
刘肥感慨道:「新帝延后了我们入军的年纪,我们要年满二十岁才能去军役,我可以与萧叔在关中多学几年。」
翌日,刘肥就带着刘盈去潼关读书。
刘盈已熟悉了这里的规矩,他早早就去了书舍读书。
而刘肥径直去了太学府任职,今天的太学府又多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个不速之客就是陈平。
太学府的多数夫子都讨厌陈平,因陈平不仅仅是司正,还是御史。
当初此人奉右相之命,代御史府巡查各县,就在各县查出了不少问题。
其实各县的官吏也很讨厌陈平,奈何陈平是御史,有上奏之权。
等到刘肥到了太学府的书库整理书籍时,他才听别人说起,这个陈平是来向王夫子道歉的。
刘肥在太学府的朋友不多,王夫子是他走得较近的其中一个人,听一旁的人议论此事,便多听了片刻。
原来是当初查问各地支教夫子的事,陈平经过几次查证之后发现诸多支教夫子的身份并无异常。
陈平觉得有愧王夫子,也劳烦了诸多夫子特意来赔罪,还带了不少的纸张与笔墨。
刘肥将推车上的几卷书放入书架上,又听书库中的人低声道:「你说当年陈平查支教夫们为了什幺?」
「我们的支教夫子从来都是没有私心的,那些反秦的人怎幺可能混入我们当中,去偏远之地,做一个又苦没有好处的支教夫子?「
「这陈平当真可恶。」
刘肥只是听了片刻,便面色平静的继续整理书库的书籍,每天将书库的书籍清点,并且整理归类,就是他在太学府的工作。
因此,只要在这里,刘肥就能看到太学府的所有的书籍。
平静的生活又过了几天,刘肥还是如往常一样守在书库内,每天都在看书,为了能够在将来的入仕考试中,成为官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