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明白了人心中的恶,公子衡才能学会在将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中,保护自己。
在三川郡留了一个月,风雪时而停,时而下,这天下也时而晴朗,时而会有阴雨。
桂林郡由送来了不少橘子,礼让人将橘子送到了三川郡。
这都是桂林郡特有的柑橘,衡吃着橘子,写着要给父皇与右相的书信。
写给父皇的书信中,衡写了这巡视一路而来的见闻,以及他自己的心得,其实娄敬说的没错,陈平确实是一个坏人,不然他也不会如此了解人心中的恶,但陈平所做的都是为国的好事。
在写给右相的书信中,多是一些问候,问右相的身体如何,并且让人送了一些柑橘给右相,还说了他与陈平这一路的见闻。
写完之后,衡将这两封书信放入两个牛皮袋子中,分别让人送去咸阳。
今天的三川郡又下起了大雪,陈平又去见一个乡长。
而衡与几个侍卫来到了洛阳城,以前的洛邑已不在了,那些房屋都被拆了之后,成了这里的城墙。
这些天,衡总会亲自来看看洛阳城的建设,就当是散心了。
又过了几天,衡又收到了章敬大哥的回信,章敬又去了西北边关任职,并且还带着太学府的支教夫子令,从此一边在军中教书,一边戍守边关。
并且帮助涉间将武威县扩建为武威郡,并且向西建设张掖县。
以后的河西走廊,会是一郡两县的格局。
「也不知道,章敬大哥这一去,什幺时候能再相见。」
戍边的将领与服从军役的人不同,将领皆由太尉府调度,若没有调令可能要在边关守一辈子。
但将领也可以请命离开边关,探望家里。
需要丞相府与太尉府以及皇帝的批覆,这个流程很复杂。
一个将领的调动事关边军的稳定,当年蒙武老太尉过世,而蒙恬还在戍守长城,他都无法回家见老太尉最后一面。
有这些先例在,其实秦军将领很少有主动请命离开边关的。
西北戍边不会太苦,也没有别人说的这幺苦寒,衡亲自去过西北的边关,他知道西北是什幺样,因秦军掌握了整个河西走廊之后,建设武威县,西域商贩往来不绝,其实河西走廊很富裕。
衡也坚信,以后的河西走廊会更富裕。
衡看着章敬的书信,他在离开时见了一面皇帝,皇帝让他在西北多种一些树。
回到三川郡的住处,衡将章敬大哥的事告知了陈平。
陈平道:「皇帝用人一直有一个准则,那就是父辈若在咸阳或是关中任职,其子辈就要去边关,或者是调去更远的地方,章邯是如今的内史令,他的儿子自然不能在关中任职。」
衡道:「这样也挺好,若是留在咸阳,他的才能反倒被埋没了。」
在衡认为,章敬是很有才能,而且文武都是极其好的,他这样的人就应该去建设边关,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陈平看了书信,迟疑道:「章敬前往西北戍边,还带去了一万边军,」
「嗯。」
衡吃着柑橘点头。
陈平神色狐疑,「皇帝在裁撤各地兵马,唯独向西北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