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些侍妾多是战争中掳来的俘虏,只有姿色却无政治价值,李骁本就不甚在意,便随手分给各院管理。

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去找她们。

「原来如此。」

李灵阳淡淡应着,心里却像被什幺东西硌着。

昔日的皇妃如今成了同辈的侍妾,而自己这个公主也成了别人的妾室,这般落差让她鼻尖微微发酸。

吕妃与贺屯妃见她神色落寞,便识趣地转了话题,说起宫里的花草景致,句句都拣着轻松的话说。

李灵阳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目光落在窗外的宫墙上,只觉得这红墙之内,无论换了谁做主,终究是座牢笼。

克夷门外,尘土飞扬,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缓缓前行。

十户为一什,五十户成一队,拖家带口的百姓们像一条长龙,向着辽阔的北方大地缓缓挪动。

准确的说,这些都是难民。

兴庆府粮食短缺,养活不了这幺多人,便只能去北边讨生活,毕竟北疆军可是许诺到了漠北便分草场、支持垦荒,租税还很低。

再加上北疆军的强制要求,这些百姓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不得不北上。

而相比于普通的难民,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着严密的组织性。

万户、千户、百户、都尉、什户~

这一套北疆军方管理架构的建立,保证了这支队伍命令的高效执行。

再加上连坐制度,以及沿途的物资保障,能让大多数难民抵达漠北。

而在不远处的高地上,一支武卫军骑兵静默伫立。

十名北疆将领正对着李骁躬身行礼,准备辞行。

他们正是这支移民万户军的万户、副万户和千户,原本都是六镇的中层军官,如今陆续转业成为地方官员。

六镇向来一个位置一个坑,没有大规模扩军时,千户、万户级别的将领极少有调动机会。

这些立了功的百户、副千户们,在晋升无路时转做民户官员,倒也是条好出路。

眼下北疆遍地缺官,军官转业还能连升三级,日后待地方官额饱和,才会渐次降为升两级、一级,乃至平级。

毕竟六镇最易立功,一场仗打下来,能冒出不少百户、副千户甚至千户。

这般转业机制,正是为盘活六镇上升渠道,激将士们奋勇争先。

「大同府的第一批粮食正在通过水路运往斡罗孩城,你们到了之后即刻派人接收,务必保证每一户百姓每日能领到果腹的口粮。」

李骁的目光扫过面前的将领们,沉声道。

「河西商行已在漠北大量收购羊皮,简单制成羊皮袄,你们沿途要按人头分发给百姓保暖,尽可能的减少冻毙的事情发生。」

「另外,窝鲁朵还有二十多万只牛羊,到了那里找卫轩接收,按户数租借给各户,让他们冬天至少能喝上几口羊奶。」

「到了驻地,立马安排人割冬草,收集苜蓿草种子,开春就大面积播种,建专门的苜蓿草牧场。」

「眼下没那幺多帐篷,就让百姓挖地窝子,虽简陋但能挡风御寒,先熬过这个冬天再说。」

李骁叮嘱了很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在漠北生存下去。

万户鲁大壮微微抚胸,瓮声瓮气地回应:「大都护放心。」

「末将跟随您打了这幺多仗,这点事还能办不妥?」

「行军途中的吃喝住用,末将心里都有数,定不会让百姓遭太多罪。」

「去吧。」李骁摆了摆手。

鲁大壮带着千户们抚胸行礼,翻身上马,沿着队伍边缘疾驰而去。

李骁伫立在原地凝望,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这些迁徙的百姓,既是北疆未来的根基,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只要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漠北的版图才能真正稳固。

送走了鲁大壮这支万户移民,李骁翻身上马,带着亲兵前往兴庆府周围的田野巡视。

兴庆府周边的良田曾是夏国的立国根基,肥沃程度不亚于河西走廊,往日里全被王公贵族、田主豪强霸占。

如今这些土地尽被北疆军征收,正在重新分配给了留下的百姓。

恰逢秋种时节,田埂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租好地的百姓们挽着裤脚,在地里挥着锄头翻土、播种,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浑然不觉。

想到明年夏天收获时,自己能留下六成粮食,所有人都干劲十足。

李骁骑马慢悠悠的走着,看着眼前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满是欣慰。

民以食为天,只要把土地的问题解决好,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兴庆府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巡视完耕地,返回行营的路上,李骁收到了两道来自龙城的信件。

一封是萧燕燕派人送来的,另一封则是锦衣卫呈上来的。

他先拆开了锦衣卫送来的信件,上面是一行行小巧秀气的契丹文字,一看便知出自女子之手

正是舒律乌瑾所写。

信中说,她生下了一个儿子,五斤六两,身体健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