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那副《圣烛大礼拜堂毁于一旦》,它其中的意义就要理解九柱神教会、理解司烛、理解鸢尾花与教国的关系、理解大礼拜堂的政治地位、理解月之子的存在、理解鸢尾花人看待教国与月之子的关系……如此这般,才能完全理解。而这些种种的「先决条件」,就是诞生这幅画的文化根基。
那幺换句话来说,因为不同的解读者各自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种族、年龄、立场……他们对同一个艺术品的解读也自然是、并且必然是不同的。那幺谁才是那个「绝对正确的解读者」呢?
作者自然是最有资格成为的。但最不可能的就是作者——因为哪怕是作者本人,在创造出这个艺术品之后,他本身也已经发生了改变,并且与创作之前的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就如同人无法两次迈入同一条河流一般。
同样的,它也不可能属于任何人。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可以属于所有人。
因此所有的艺术解读者,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人生、文化、学识、感悟、情感、兴趣重构了这个作品,诞生出了一个独立于主体的新副本。
在这个过程中,美的解读者才是那面镜子!
有的镜子完美,有的镜子缺憾;有的镜子洁净,有的镜子污秽。有的镜子有着蒙蒙的雾气,有的镜子只是一面磨光的金属,有的镜子甚至是扭曲的哈哈镜。它们对同一个真实存在的物体映出了不同的画面……就如同解读者对同一个艺术品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当任何不属于这幅画的「外人」在这个空间里待的太久时,这里就会开始发生畸变。
但虽然出现了一些「怪物」,却并不是这些「NPC」变成了幻魔——准确的说,是这些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幻魔。而其中那些个体仅仅只是这份艺术品的其中一部分。他们并非是有着独立灵魂的个体,而是这幅画的手和脚、眼睛与嘴巴。
如今「这幅画」换上了另一幅表情来看你,于是就诞生了出了名为「艺灵」的幻想魔物。
——艾华斯一行人最初遇到的幻魔,是在宫廷葬礼之上大打出手的宾客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