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内外顿时一片缟素,家家门前都挂起白幡,商铺茶馆等全面停业,街头巷尾尽是哀泣之声。
这固然有朝廷下令的因素,但更多的却是百姓发自内心的悲声。
自苏曜驱逐董卓入主洛阳以来,打压豪强、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说,还开展创办了如科举、钱行和拍卖甚至比武等诸多文化与经济活动。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给了世人百姓们数不尽的谈资,尽享京师繁华,就连那些住在城墙外的寻常百姓都在苏曜治下日子越来越好。
他们不但分到了田地,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甚至连家中的孩子都去官办的学校读书学习,小日子过得贼有盼头。
如今闻苏曜离世,洛阳百姓无不感念其恩德,就连往日最热闹的西市,此刻也寂静得能听见落叶之声。
“苍天无眼啊!”
“多好的大将军啊,怎么就把他收了去了?”
街头巷尾,百姓们自发聚集,一位白发老人的悲呼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
这位老人捶足顿胸,跪伏在地,引得周围百姓纷纷垂泪。
这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日苏曜入京后从火场中救出的一户人家。
当日,董卓乱京后匆匆撤离,世家联盟占据京师,负隅顽抗,战败后有人趁乱抢掠纵火,洛阳百姓可谓饱受其苦。
这位老人的儿子之前便因为少交了孝经被董卓的西凉兵杀害,唯一的孙子又在战后的混乱中被困火场。
当时,正是苏曜,带着入城官兵进城恢复秩序。
老人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日苏将军一身红袍,不顾满身浴血,风一般的冲入烈烈火场,单手抱着孩子回来,那凶猛无情的火焰竟然连他的长袍都没有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