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可比台弯要大得多,就算华语片在那边不算主流,可只要有一点成绩,换成汇率就是成倍的放大,这样的机会谁会愿意错过?!
廖一源笑着轻轻点头,说道,“千帆公司在美国有电影方面的业务,同时还在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组建自己的院线,只不过受制于美国方面的管理条例,这家院线并不在千帆集团名下,而是另外单独成立了一家公司。
不管怎么样,有他们协助,我们的电影就有机会拿去美国、甚至西方其他国家上映,这些市场的票房,不比区区一个台弯大?!”
在内地市场起来之前,也只能借助外部力量。
而想要直接通过内地市场来撬动香港影坛,必须等到九十年代才行。
1990年,李连杰第一次拍摄《黄飞鸿》,后来91或92年将电影引入内地上映,当时施南生和吴思远一起,一点点地跟上海某单位去谈,拷贝要怎么谈价、怎么跟院线分账,一点点的“抠”,之后才有了内地第一部分账电影。(取自施南生访谈内容)
然后到了1994年,中影第一次采用票房分账的方式,引入好莱坞电影《亡命天涯》,被称为“首部分账进口影片”。
自此以后,内地票仓崛起,也有了与台弯较量的资本。
从1979年1月,tvb首次跟广东合作,在广州录制“欢乐今宵·羊城贺岁万家欢”节目,有29名tvb艺员参加、其中28人写了“悔过书”,只有汪阿姐一人不写。
到93年华仔三地连轴转、三地都通杀,再到98年成龙一肩挑起台弯的“警察大使”和内地的“政协委员”。
这十几年的变化,见证了华语电影市场票仓的转移,以及电影人跟着市场走的“立场”。
现在陈凡提前了十几年将千帆公司引入香港,为左队电影人加了一块“海外票房”的砝码,这些电影人再做选择的时候,恐怕就要犯难了。
……
酒会开始后,赵婉茹先休息了几分钟,也是为了给某些人交流的时间。
看他们交流得差不多了,她才带着周亚丽,在副总裁方宏昌的带领下,一一与邀请来的大佬们交流。
先与宋副局长沟通,对他的到来表示感谢,又用三言两语表达了与台弯方面出版、传媒相关企业合作的愿望,便算是初步达成合作协议。
用陈凡的话来说,寇可往、吾亦可往。台弯毕竟是当今华语电影最大的票仓,有钱不赚不是傻的吗?
况且千帆公司把电影拿过去放映,同时也是一种宣传手段,既能赚钱、又能统战,为什么不去?
而对于台弯方面来说,通过与千帆公司的合作,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有利于增强和“爸爸”之间的纽带联系,以前是那些西方传媒巨头都看不上他们,难道这次千帆公司自己送上门来,还不赶紧抓住机会?
郎有情妾有意,双方是一拍即合。
随后方宏昌出面,与宋副局长交换了名片,只等后续安排具体的谈判事宜。
交流完之后,方宏昌又为她们介绍其他电影人。作为周正东多年的随身秘书,方宏昌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认人的本领堪称一绝,不管是看资料还是见真人,只要看过一遍,他就会牢牢记在脑子里,在周家内部,号称“公关先生”。
只不过他这份本事有点“所托非人”,赵婉茹还好,周亚丽和母亲一起应酬,记住的人一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她表面客客气气,心里却在哀嚎,宴会什么时候结束啊,好烦呐,还想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就去找老弟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