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段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鸡鸭鱼肉,几乎每个月都能吃到,食堂已经一半用精白面,一半用棒子面了。
为什么?
就因为工作室搞出来的产品畅销海内外,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其他单位要想买到产品,就得到机务段来拉拉关系,然后早点买到山地摩托车。
买大越野不现实,那玩意太贵了。
当时就有几个领导来打探消息,因为涉及军工,都被挡了回去。
李爱国并没有着急,铲车的图纸和参数已经搞定,现在只需要严抓质量,再进行一些本土化改造就行了。
考虑这年代加油站很少,铲车是喝油大户,一脚油门踩下,油箱内直打漩涡。
李爱国还打算利用以前的卡车技术搞一款油罐车,既能军用,也能民用。
这年代已经有了罐车,铁道上就有专门的铁路运输罐车,不过主要用来运输盐酸。
油罐车的图纸,对于李爱国这种全靠自己努力成果的来说,完全没有难度。
在系统中费100积分,购买了相应的图纸。
在图纸上稍稍改动一番就可以了。
更大的油罐,采用的是分仓结构,防波隔板能减少液体晃动对罐体的冲击,提升行驶稳定性。
先把油罐设计出来,然后李爱国联系轧钢厂那边。
他们那边刚上马了一次卷压成型工艺。
轧钢厂李副厂长得知前门机务段要制造大罐子,显得特别感兴趣。
看到李爱国过来,便热情的拉住他的胳膊,把他让进了办公室内。
“倒茶,倒好茶。”助理倒上茶水后,李副厂长取出中华烟,给李爱国递了根。
“大侄子,又有啥好事儿了?”
“李叔,确实有点事情需要您帮忙。”李爱国将罐体的结构讲了一遍。
李副厂长跟听天书一样,摆摆手:“等等哈,我找点专家过来。”
李副厂长拿起电话通知了技术科,一会功夫后,几个老技术员赶了过来。
为首的那位李爱国认识,是负责钢板卷压工艺的陈工程师。
“罐体的容量需要达到三十吨,需要保证密封性,另外,还要有防静电的装置。”
听完李爱国的要求,又分析了图纸,陈工程师在一张草纸上写写画画,给出了答案。
“6毫米厚度的碳钢板材可以满足这个需求,正好厂里面刚安装好了一台四辊卷板机。”
“焊接呢?”
“我们有焊工车间,焊接后可以用高压气体试漏检测。”
“我看差不多了。”
李爱国又聊了几句,看到方案基本上妥当了,便站起身跟陈工程师握了握手:“这事儿还得麻烦老哥你了。”
“您太客气了。”
李爱国还要返回工作室,闲聊几句后便离开了。
易中海原本打算去厕所,看到李副厂长和陈工程师一块送出了办公室,立刻停住了脚步。
他很清楚,现在李爱国就是轧钢厂的财神爷,来到这里,肯定又有任务交给轧钢厂了。
要是别的事儿,易中海肯定是没指望了,毕竟他技术不出挑。
可是他跟陈工程师关系很好,也许可以想办法分块肉。
李副厂长叮嘱陈工程师一定要尽快把罐体造出来,不要耽误了前门机务段的工作。
“您放心吧厂长,爱国同志的图纸很详细,还制定了工艺标准,这任务没什么难度。”
陈工程师做了保证后,就打算去车间里挑选几位老师傅,先把样本造出来。
刚走两步,身后传来了一道声音:“陈老弟,忙着呢。”
陈工程师扭过头看到是易中海,笑道:“是易师傅啊,最近车间怎么样?”
“很好,很好,你也知道我的手艺,在车间里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