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一指败天师,问道龙虎山(4.2k)
数日时光,弹指而过。
广府郡诸事已了,李希君將后续琐务交由唐永贞与各家协商处理,自己则分別给予了黄、叶等立下功劳的家族相应的指点或蕴含一丝心相之力的信物作为嘉奖。
这些信物虽不及赐予林家的“金皇法剑”强大,却也各有妙用,或可护身,或可聚灵,足以让这些家族感念不尽,更深知抱紧这位新晋真君大腿的重要性。
辞別之时,司徒文衍亲自相送,两位显圣真君立於云端,又简短交流了片刻。
司徒文衍再次隱晦提及龙虎山之事,暗示其中水深,请务必谨慎。
李希君谢过其好意,言道自有分寸,隨后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天际。
成就显圣,翱翔九天对他而言已如呼吸般自然。
心念一动,便可瞬息千里。
但此番前往龙虎山,李希君却並未全力赶路。
他刻意收敛了气息,放缓了速度,仿佛一位终於卸下千斤重担的旅人,想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沿途的风景,將一年多的紧绷与杀伐,在这山水之间慢慢涤盪乾净。
他时而御风而行,身形与云霞共舞,俯瞰著脚下如画卷般展开的锦绣山河。
时而,他会降下云端,於烟波浩渺的江面上,租一叶简陋的乌篷船,顺流而下,仰望夜空中的皎洁明月与璀璨星河,感受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自然馈赠,心境愈发澄澈空灵。
更有兴致时,他索性如同最普通的游方士子,手持一根青竹杖,脚踏芒鞋,沿著官道或山间小径悠然步行。
一路上,他隨心而行。
遇见为祸乡里的妖魔,便顺手一剑斩之;碰到拦路抢劫的盗匪,便略施惩戒,救下受惊的商队。
如此閒適而行五日,李希君感觉心灵仿佛被洗涤过一般,愈发澄澈通透,与天地自然的感应也更为敏锐。
直到这一日,午后阳光正好,李希君穿著一身半旧的蓑衣,戴著宽檐斗笠,风尘僕僕,如同一个最不起眼的江湖客、羈旅人,来到了龙虎山脚下。
龙虎山,作为道教符篆派祖庭,自古便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
放眼望去,但见山势奇崛,峰峦叠翠,如龙盘虎踞,气象万千。
山间云雾繚绕,灵气氮氬成霞,隱约可见亭台楼阁掩映於苍松翠柏之间,鹤喉猿啼之声依稀可闻,端的是一派仙家胜境,道门清修之地。
山门处,一座巨大的石质牌坊巍然耸立,上书“万法宗坛”四个古篆大字,笔力遒劲,隱隱有雷纹流转。
牌坊下,两名穿著青色標准道袍、修为约在开窍境的年轻弟子,一左一右站立。
他们面容尚带稚气,眼神却有著名门大派弟子的矜持,只是这看守山门的差事实在枯燥,此刻难免有些精神懈怠,显得有些百无聊赖。
而在他们上方,约三丈高处,有一块光滑如镜、平坦宽的巨大山石,仿佛天然的看台。
一位身著紫色云纹道袍、面容看起来年轻、但气息已然达到出窍真人境界的道士,正斜倚在山石上,一手枕在脑后,闭目养神,姿態颇为閒適,甚至带著几分偏傲。
此人乃是龙虎山当代天师的族侄,张凌风,真正的张氏嫡系血脉。
因其天赋不错,又是嫡系,自幼在宗门內备受宠爱,养成了骄纵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