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说,若你家里人知道了半路有人愿意帮忙,他们应该也会很高兴。
楚伯来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疼了一下,然后就笑起来。
他说我家里人会知道。
他看得出来每一个伸手要帮他的人都很真诚,可他还是全都婉拒了。
他也知道自己进入一支商队,尤其是陌生的商队,可能对隐藏身份更有帮助。
但他不能那样做,他担心的是自己给别人带来杀身之祸。
别人的好意他心领了,也发自肺腑的说一声谢谢。
正因为这是好意,纯善的好意,所以他不能害了人家。
若真被敌人发现了他的踪迹,那可能会连累很多人。
他总是笑着说,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
在过冀州的时候他在半路还遇到了一行十几名苦行僧。
在如今的中原大地,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僧人了。
他们不求钱财,不图富贵,带着沉重的行囊一路步行,只会化一些斋饭。
楚伯来陪着他们走了一百多里,在冀州城南分开。
这一路他和苦行僧聊了很多,让他颇受震动。
苦行僧告诉他,世上苦有定数。
见他不解,就解释说天下的苦是有总数的,他们多吃一些苦,天下人就少吃一些苦。
这些话让楚伯来肃然起敬。
也是在那一刻,他明白过来天下是多样的,一样的职业,也有不一样的人性。
前些年他为了查那些谋逆的人,接触了很多狼心狗肺的商人。
可他一路走过来也遇到了很多商人,都很善良。
他是终结了旧楚乱世的参与者,他知道旧楚时候的禅宗有多可怕,如吸血的猛兽一样,比楚国朝廷对百姓的压榨也不少几分。
可是他又遇到了那些苦行僧。
哪怕是到了他这个年纪,他对于人生的感悟还在不断的进步。
所以回想起来在刚进冀州地界的时候遇到了那个银面人,那个摘下了银色面具的年轻女子。
楚伯来便明白,在黑暗之中求光明的不只是他,也不只是他熟悉的战友同袍。
进了巍县之后他在路边坐下来休息,对面就是一个卖馒头包子的小店铺。
就在他摘下水壶的时候,从对面铺子里有个小小的胖胖的,也就三岁左右的小丫头,穿着漂亮的花衣服,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包子朝着他走过来。
“给你次。”
她把包子递到楚伯来面前,那包子和她的脸一样大似的。
在对面铺子里,那个看起来就善良也开朗的母亲笑着喊:“叫人。”
小女孩举着包子:“人,给你次。”
楚伯来哈哈大笑,接过包子,从口袋里取了几枚铜钱递给小姑娘:“给你。”
小姑娘没要,因为她已经完成她的任务了。
她歪歪斜斜的往回走,楚伯来连忙起身,像是老母鸡张开翅膀护着小鸡仔似的,护着小姑娘过了路回到对面铺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