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所以,真不必介怀,更不用自我怀疑。

跟你能力高低没关系,纯粹是年龄和经历的份量暂时没达到那位格上。」

他其实心里一直知道,大师姐对研究生这个事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末了,他似乎想给她一丝希望,补充道,「你天赋不错,够努力的话,以后有的是机会。前提是—他能好起来。」

刘蒙蒙心头猛地一跳,她敏锐地从他最后半句若有若无的语气中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深意。

她猛地再次擡起头,瞳孔里闪过一丝惊喜和不确定的光芒,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你狗子你的意思是说王院土他他以后还能还能继续带我这个研究生?!

吴楚之的脸上立刻又恢复了那副惫懒又欠揍的模样,极其不负责任地耸了耸肩膀,嘴角咧开一个无所谓的笑容,

「谁知道呢?天知道,地知道,王老爷子自己知道,我又不是神仙。」

他抛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但在他心底,一个斩钉截铁的誓言早已烙下:这个老爷子,他救定了!

阎王爷亲自来索命也得往后稍稍!

方振集团的股权混战是块谁都想吃的大肥肉,各方势力虎视耽,泥潭深不可测!

与其耗费心力去救那个庞然大物,不如釜底抽薪,直接保下方振集团的魂一一王选院士本人!

老爷子在,方振的那些真正宝贵的无形财富一一技术底蕴、人才纽带、国家层面的信任一一才能真正落到自己人手里!

他顿了顿,脸上的戏谑神色瞬间收起,如同切换面具。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苍白医院大楼,眼神变得幽深而凝重,声音也随之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粗感,仿佛在提醒刘蒙蒙,也是在给自已定位,

「好了,说正事。一会儿上去,你得记住一一你得把绳子拽紧点,栓好我一点。」

刘蒙蒙表示,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很形象!

吴楚之扭过头,正视着刘蒙蒙的眼睛,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命令式的叮瞩,

「我现在扮演的角色,就是个没见过什幺大世面、靠点小聪明和狗屎运闯出点名堂的野小子,

也只能是野小子!

脾气冲、说话直、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场面规矩!」

他强调着,「你得替我兜着点,别让我把戏演砸了,尤其—是在你名义上的『导师」面前!」

后一句,他加重了语气。

「喊!」

刘蒙蒙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再次鼓起了腮帮子,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和不信任。

她又朝着额前被风吹乱的刘海吹了一口气,语气里带着一种赌气式的娇嗔,

「我才懒得看你演戏呢!一会儿上去,我就负责当个岁月静好的花瓶,乖乖坐在角落里画圈圈!顺便.

她眼珠转了转,露出一丝小小的坏笑,

「..·顺便在心底给王老加油祈祷,希望他老人家佛祖保佑,千万别被你这个野小子气得喘不上气、当场掀桌子才好!」

吴楚之闻言,嘴角一咧,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嘿」的低沉笑声。

他手指用力,将燃烧殆尽的烟头在身旁那只覆盖着薄雪的银灰色金属垃圾桶盖上狠狠摁灭。

随着烟头熄灭的最后一点红光消失,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切换了电视频道,瞬间换上了一副近乎夸张的轻松自信。

那是一种刻意的、略显过分的意气风发。

「那不正合你意?你不是整天就盼着看我翻车、看我吃吗?今天这场大戏,保证精彩!」

他拍了拍刘蒙蒙身上米色羊绒大衣上刚刚落下的点点雪花,然后猛地挺直了自己的腰板,肩膀微微后展,仿佛要将笼罩在他身上的无形巨大压力暂时驱散、甩开。

「安安心心坐好,睁大眼晴欣赏本大爷的表演就行!看我如何在王老面前装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逼!」

他咧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笑容张扬得近乎刺眼。

然而,这层被他精心涂抹在脸上的「轻松颜料」,能骗得过一些不相干的人,却绝对骗不过近在尺,对他本性了如指掌的刘蒙蒙。

她太了解他了,他那深邃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沉重,一丝都瞒不过她锐利的目光。

当然,更骗不过他自己。

他那颗高速运转的精密头脑深处,那如覆盖着深厚冰层的贝加尔湖下暗流般的汹涌波澜,从未有片刻的停歇。

此刻,反而因为目标的逼近而愈发湍急。

压力如同千钧重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楼上的那间病房里,躺着的那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王选。

这个名字本身,就沉重得如同山岳。

这个名字,也意味着太多太多。

它是「汉字信息处理与雷射照排系统」的发明者,是中国印刷技术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时代的革命性人物,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丰碑。

他是真正的「当代毕升」。

那份沉甸甸的第二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耀,获取时间仅在开天辟地的袁隆平、吴文俊之后。

这份足以彪炳千秋的成就本身,就足以让任何心怀敬意与野心的年轻人肃然起敬,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重量。

但更重要的是,「王选」二字后面紧跟着的,是「燕大方振集团实际掌舵人」这个更具现实影响力的身份。

燕大方振集团的前身,是1986年8月燕京大学以微薄的40万元自有资金注册成立的「燕京大学理科新技术公司」。

在那个大学科研经费捉襟见肘、科研成果难觅转化渠道的年代,它应运而生,成为「根正苗红」的产学研探路者。

1992年,它正式更名为「燕大方振集团公司」。

王选那项划时代的雷射照排技术,正是方振崛起的基石。

在其后的十五年里,方振依托燕大的科研底蕴和人才储备,如同一艘搭载着先进引擎的巨轮,

乘风破浪,版图不断扩张。

从雷射照排的核心业务,广泛涉足PC制造、新闻采编系统、远程传版技术乃至各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投资,成为了多元化、集团化的科技巨擎,鼎盛时期在全球华文报业市场占据了惊人的80%

份额,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企业的发展有高峰也就有低谷。

随着方振走向资本化和市场化,股东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

二股东渠万春以「科学家不懂经营」为由,要求王选让位给「具备国际视野」的海派职业经理人。

国资的力挺保住了王选的位置,却未能保住他的搭档、方振集团董事长张玉峰的职位。

作为妥协的代价,张玉峰黯然卸任,大批「懂资本」「懂市场」的『具备国际视野」的海派职业经理人入驻方振核心管理层,掌舵方振科技、方振控股、方振数码等核心上市公司。

王选虽未被完全扫地出门,但自此淡出了方振的日常管理,方振集团进入了所谓的「后王选时代」。

资本的游戏开始了。

职业经理人们带来的,是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概念炒作和多元化扩张。

方振的手伸向了证券、钢铁、制药、地产、金融、教育-股价一度从1.13港元飙升至10港元之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然而,剥开光鲜的外衣,实体的经营却如断崖般坠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