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火药用于军事后,军队也装备了构造更完善的喷火器「猛火油柜」。
这猛火油柜是以熟铜为柜,下有四脚,上有四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
每次注油约三斤。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
使用时,先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使火楼体内形成高温区,同时预热喷油通道。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油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从喷口喷出烈焰。
猛火油柜其实是守城战和水战中的利器。在守城战时,当敌军攻城,可于踏空板放猛火油,烧伤敌军;水战时可烧浮桥和战舰,
猛火油柜喷出的火焰能让中者皆糜烂,水不能灭,杀伤力较大。
为了便于携带,张俊他们带的猛火油柜都是用铜葫芦代替油柜的小型喷火器,只能喷三次。
但这也足够了。
黑的杨树林中,辽军绵延百里的营帐在月光下宛如一条蛰伏的白色巨。
连绵的营帐间,辽军士卒往来穿梭,旌旗随风招展,浑然不知危机正悄然逼近。
这片白杨树林的树木很高,林地很开阔,连绵数十里。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地上落叶成堆。
数万辽军人马就分布在这样的树林中,
一些睡不着觉的辽军将土,在用他们各自的语言讨论着河对面的宋军到底什幺时候打过来、辽国的未来会怎幺样、他们会不会战死?
也就在这时,随着张俊一声令下,敢死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
张俊猛地将烧红的烙锥戳进火楼,刹那间火星进溅。随着唧筒被奋力压下,浓稠的猛火油化作赤红火舌,划破夜的寂静,向着那片幽深的杨树林喷射而去。
其他敢死队员无不如此。
一条条愤怒的火龙,顺着堆积的落叶疯狂窜向四周,将整片树林瞬间点燃。
原本分散的火点迅速连成一片,高耸的白杨树干被火舌舔着,油脂遇火啪炸开,
燃烧的枝极将大火迅速传递到下棵白杨树上。
火光瞬间照亮了半边天际,将辽军的营帐映照得如同白昼。
很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啪」的燃烧声中,辽军营帐瞬间被火海吞噬。
睡梦中的辽军被热浪与浓烟惊醒,顿时乱作一团。烈焰挣狞,无情地吞噬着一切。营帐、粮草、兵器在火海中扭曲变形。辽军将士惊恐的呼喊声、战马的嘶鸣声与火焰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熊熊烈火映红了附近的天地,滚滚浓烟直冲天际,整片营地仿佛陷入了人间炼狱。
卢沟河对岸率领十几万整装待发的宋军的郭成,放下千里镜,大笑:「天助我大宋,
此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