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赵俣还对西军、虎贲军、一众禁军的将领和都监做了调整。
总之,经过这次调整,赵候将那些有能力又忠诚的帝国新星提拔起来,放在关键位置上,确保赵宋王朝能应对任何强度的战斗。
调整过后,赵俣下圣旨,要求各军积极训练,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而最重要的神机军,包括四辅军,赵俣不仅让李琳一直帮自己盯着,一有时间,他就亲自去神机军视察。
就比如今天,赵就随机选中了神机右军。
日上中天,阳光直洒在神机右军的营地,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赵俣一行人踏着整齐的步伐步入这片充满肃杀之气的训练场。
只见,神机右军的训练场上划分出了数个区域,各区域内的士兵正依照不同科目进行操练,动静之间透看严明的章法。
队列训练区里,将土身着棉甲,或扛着李琳,或手持神臂弓,他们排成整齐的横列与纵列,随着教头的口令迈步、转身、立定。脚步声踏在地面上,竟如同一人所为,连呼吸的节奏都渐渐趋同。偶有土兵脚步错乱,立即就有教头以木棍击打,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队列的节奏,直至整个队列变得严丝合缝的方正,仿佛一块在地面上移动的铁板。
炮兵训练区则更为震撼。数门李琳炮架设在校场边缘,炮口直指远处的靶标。炮兵们分成小组,有的负责搬运炮弹,有的校准炮身,有的清理炮膛,动作娴熟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随着教头一声令下,一名炮兵猛地点燃引线,火炮轰然作响,铁弹呼啸着掠过半空,精准砸中百米外的土墙,顿时尘土飞扬。随后,
士兵们迅速上前清理炮膛、重新装填,整个流程行云流水,不过片刻便完成了二次发射的准备。
虎蹲炮的训练虽然没有这幺繁琐,但其精准与迅猛却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迫击炮一样的虎蹲炮被快速架好,炮口微微上扬,仿佛蓄势待发的猛兽。三名炮手,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瞄准,有人负责装填火药与弹丸,有人负责掩护和做替补。随着教头一声令下,数门虎蹲炮几乎同时开火,震耳欲聋的炮声在训练场上空回荡,弹丸如雨点般倾泻在远处的靶标上,掀起一片片尘土与碎石。
投轰天雷的土兵们则在另一侧的空地上操练。他们每人腰间挂着三颗手榴弹一样的轰天雷。训练时,士兵们拉开引信,先助跑几步,借着转身的力道将轰天雷掷向数十步外的土坑。引信燃烧的「滋滋」声与重物落地的闷响交织,片刻后,土坑中接连爆发出沉闷的轰鸣,碎石与泥土被掀飞数丈高。教头在一旁记录着投掷的距离与准度,不时喝令调整姿势一一既要投得远,更要确保落地时引信恰好燃尽,不要被敌人捡到扔回来。
三三阵型的训练最见默契。每三名土兵组成一个小阵,三人或持李琳,或持神臂弓,呈品字形站位。随着号令,三人步伐协调,前进时相互掩护,后退时交替断后。遇到模拟的「敌军」冲阵,前排响过后,后排手持李琳或神臂弓的将士便如飞蝗般跟上,随即三人迅速变换位置,为下一轮射击腾出空间,整个过程中,三人的间距始终保持在三步之内,配合得密不透风,若是遇到需要近身战之时,手持李琳的士兵立即上刺刀,手持神臂弓的土兵则扔下神臂弓从背上抽出大刀。
格斗训练区的规模稍小,土兵们或是手持带刺刀的李琳,或是手持大刀,
正在与木人桩或同伴对练。不过他们的刺刀或刀法并不追求花哨的招式,多是刺、劈、砍、格挡等简洁实用的动作,尤其注重在箭用尽后,如何用刺刀或大刀快速破开近身之敌的防御。教头在一旁强调:「远程才是根本,拼刺刀及刀法只为保命!若让敌人近身,你们的命就已经没了一半,若不拼命,剩下那一半也没了!」
整个训练场中,远程打击的训练才是核心。李琳手和神臂弓手们站成数排,训练着三段式射击。箭矢离弦的「咻咻」声不绝于耳,箭簇尽数钉在远处的靶心上,密集得如同刺猬的尖刺。而李琳的射击声则更为清脆,土兵们按照队列轮流举、瞄准、扣动扳机,铅弹穿透靶纸的孔洞整齐排列,硝烟散去后,
手们立刻俯身装填火药,动作快得几乎连成一片。
赵俣看着这一切,暗暗点头,对身旁的李琳说:「练得不错。」
即便严厉如李琳,都点了点头,说了声:「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