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赵侯其实已经特意派了一千名太学生前来治理高丽了,只是这些太学生相对于整个高丽地区来说还是少一些,关键他们并不熟悉高丽,需要熟悉高丽的本地人来辅佐。

与此同时,随军而来的黄经臣的亲信和户部官员,在第一时间清点了开京城内高丽积攒了二百多年的粮草财物。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仅开京城内官仓所拥有的粮食,就多达五百多万石。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还只是官仓之粮。户部吏员后续查访时发现,开京内的达官贵胃家中,私藏的粮食远比官仓更多。

一一李资谦府中光是专门储粮的「千仓院」,就藏了八十万石粟米;藏有超过十万石粮食的高丽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足有几十家。

????????????.??????全手打无错站

经过询问,吴用等人很快便得知,之所以这些高丽贵族家里家家储备粮食,主要就是因为,现在是乱世,粮食的价格一涨再涨,他们想发战争财,也想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一旦战火燃起,城门一关,商路断绝,粮食便会翻着倍往上涨,到最后甚至会出现「以金易栗而不可得」的局面。

要知道,对守城的将士而言,粮食是支撑他们拿起兵器的底气。若是粮道被断、军粮告急,再勇猛的将士也会心生怯意。

一空看肚子怎能挥得动长枪、拉得开弓箭?历史上多少城池的陷落,并非因敌军勇猛,而是因城内粮尽,将士饿到无力举盾,百姓饿到易子而食,最终只能开门投降。

而对寻常百姓来说,粮食更是生存的唯一希望。

战火之下,田地会被马蹄踏平,农舍会被战火焚毁,若是家中无半粒存粮,便只能拖着妻儿四处逃难,路上要幺死于流矢,要幺饿毙于荒野,能活下来的不过十之二三。

总之,单是开京一城的粮秣,差不多就够支撑大宋平定整个高丽了。

除了粮食,官库中的兵甲辐重、战略物资也让大宋的一众官吏高兴不已。

一一兵器库内,高丽的弓弩堆积如山,箭打磨得寒光凛冽;织造署的库房里,上等的高丽绢帛堆积至梁,一匹匹色泽鲜亮,比汴梁绫罗绸缎不湟多让;更有内府珍藏的金银珠宝、古董文物不可计数。

另外,高丽的达官贵胃、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拥有的财物丝毫都不输高丽官方,甚至要多上三五倍。

总之,仅从开京一城得到的财物,应该就足以支撑大宋横扫高丽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