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关键,这块宝地,大宋要是不占领,它会孕育出足以威胁大宋的敌人,女真、满清,赵俣要将他们全都消灭、扼杀在摇篮之中。

关键的关键,拿下东北,对消灭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大有帮助。

从地理通道来看,东北是扼守蒙古高原东出南下的唯一门户。蒙古高原东部以大兴安岭为界,而大兴安岭西侧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与东北平原的松嫩流域形成天然通道。

—一游牧部落若想从蒙古高原向东进入东北,或借道东北南下中原,必须经过这一区域;反之,若控制东北,便能依托大兴安岭的山地屏障,封锁蒙古部落的东进之路,同时沿西辽河、嫩江等河谷地带向北渗透,直抵蒙古高原腹地。

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政权强盛时,均试图控制东北西部的科尔沁草原,以打通东出通道;而唐代安北都护府、明代奴儿干都司对东北的管辖,

本质就是通过控制通道,将蒙古高原东部纳入势力范围,避免其形成东西联动的割据态势。

从经济资源制衡来看,东北的物产是牵制蒙古高原游牧经济的命脉。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需依赖外部的粮食、铁器、布匹等物资补充,

而东北平原的农业产出(如大豆、杂粮)、山林中的皮毛、矿产,恰好是游牧部落的核心需求。

若控制东北,便能通过「资源禁运」或「互市管控」,直接影响蒙古部落的生存。

一一例如清代前期,清廷通过掌控东北的互市场所,规定蒙古部落需以臣服为条件换取粮食与铁器,从经济上削弱其对抗能力;反之,若东北脱离控制(如明末后金崛起前,东北为女真部落松散掌控),蒙古部落便可通过与女真的贸易获得物资,甚至结盟形成反制中原的力量,这也正是明代后期蒙古与后金联合,

对明廷构成巨大威胁的重要原因。

从军事战略来看,东北是对蒙古高原实施侧翼包抄的唯一战略支点。古代中原王朝对抗蒙古高原,传统路线多为从河套地区北上(如汉代北击匈奴、唐代出击突厥),但此路线需穿越荒漠戈壁,补给困难且易遭游牧骑兵伏击;而以东北为基地,可从蒙古高原东侧发起进攻,形成侧翼牵制。

—一东北的辽河流域、松嫩平原地势平坦,便于集结重兵与运输粮草,同时能依托大兴安岭的地形,避开蒙古骑兵擅长的草原野战。

例如:清代康熙年间征讨噶尔丹,除了从漠南蒙古出兵外,更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部从东北西进,两路夹击噶尔丹的后方,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自杀,正是利用了东北对蒙古高原的战略牵制作用;反观历史上的宋朝,因始终未能控制东北(甚至连华北都没能完全控制在手中),只能被动防御蒙古高原南下的游牧政权,始终处于战略劣势。

综上,要想消灭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永绝后患,非常需要掌控东北这一枢纽地带,切断其通道、制衡其经济、牵制其军事。一旦丧失东北,便等于给蒙古高原的游牧政权留出了东出南下的空间与资源补给渠道,最终陷入被动防御的地缘困境。

所以赵俣对东北势在必得。

如今宋金之战已经进入了尾声,东北地区集结了大宋大半的兵马,单单是战区就有好几个,统帅也有不少。

锐前他们各管一片战区,还好说,如今开始包围金军进行着好的决战了,这些骄兵悍将,难说会配合友军。

都打到这种程度了,说什幺赵俣都能让金国因为己方互统属而逃出生天,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

好吧,其实赵俣亲自去指挥这着后一战,这事也能解决,无非就是他任命一个都元师,代他行使这个权力罢了。

可另一方面,赵误又企想大宋有独大、名望独高的统兵大臣,老实说,那也是一个隐患。

如此一来,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赵误亲自去指挥这一战。

这样,才是对赵俣自己着好,对那些统兵大将也好,对大宋的江山丞稷稳固更好。

这赵俣才下定决心御驾亲征,亲自指挥这场决定大宋未来国运的终极锐战——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