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三家车企的渠道是现成的。
全球成千上万家奔驰、宝马、奥迪的4s店和品牌中心,天然就是拥有车规级智能手机的目标客户。
将手机放在这些地方的显眼位置进行展示和销售,可以实现最精准的客户触达。
那些提奔驰的车主,顺便购买一部与爱车品牌调性一致的奔驰手机,这是一件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前世,奔驰宝马奥迪也想过搞手机,只是他们去工业化几十年,再加上起步太晚,已经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了。
而且在美国的各种限制下,it行业彻底没有了日俄欧印的份。
和他们的渠道进行合作,这相当于跳过了所有传统手机厂商必须经历的渠道开拓阶段,直接空降到决赛圈,与高端用户见面。
这对传统手机销售模式绝对是一种降维打击。
至于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让成毅最为后怕的一点,那就是技术制裁。
前世美国之所以放开手机市场,并非出于慷慨,而是构建了一个更高级更隐蔽的收割体系。
高通等美国公司通过掌握的通信技术专利,以及强大的骁龙系列处理器,构建了极高的生态壁垒。
几乎所有手机厂商,包括后来崛起的华夏品牌,都难以绕开高通的专利墙和高端芯片。
手机厂商们看似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实则大部分利润都被高通通过芯片销售和高昂的专利授权费抽走。
它们全都沦为了为高通等美国核心技术公司打工的组装厂和市场渠道,辛苦赚取的利润大头被上游拿走了。
很多手机公司的利润甚至只有个位数。
这就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分工。
将低附加值、重资产的制造和市场竞争环节放开,但牢牢卡住最核心利润最丰厚的技术和标准制定权。
如果想要完全跳过美国的技术体系,从通信标准到核心处理器再到操作系统,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所面临的阻力将是空前巨大的。
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而是会直接触动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和科技霸权。
届时,美国可能动用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手段,更可能包括政治、外交甚至长臂管辖等极限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