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多年的心血就这么拱手让人,仍然心有不甘。
他们还想再挣扎一下。
区景泰派去彭村的人並没有收回,发回了鸡心芥样品,並试图组织货源。
杨健尊则是从从玉菜场自身寻求解决问题,他是种菜出身,也以此发家,坚信別人能种出的青菜,他也肯定能种出来。
芥菜、生菜、菜心他都有信心,唯独突然冒出来的增城迟菜心,即使有信心,也没时间给他种了。
但总得爭取一下,从玉也不止利苑酒家一个客户。
0
蔡澜到报社递交了稿件。
这是一篇长达两千多字的食评文章,在第二天早上就隨著【东方日报】传遍了香江的大街小巷。
许多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和好吃的食客都有阅读蔡澜食评专栏的习惯。
乔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其身体健朗,这天拿到报纸后就率先看起了蔡澜的食评专刊【一趣也】。
標题就率先引起了乔伯的注意【岭南冬蔬的翘楚--增城迟菜心?】
香江和广东一样,没几个人不爱吃青菜,尤其是菜心。
乔伯也是如此。
“蔡澜这篇文章好像有点意思。”
乔伯戴著眼镜,翘著二郎腿,慢条斯理的读了起来,开头一部分就把乔伯逗笑了。
“连续蹲守了几天蔡澜,就为了当著他的面吃迟菜,这推式也有点意思。”
很快,乔伯就读到蔡澜到黄记餐厅品尝早点的部分,也是许多人最喜欢看的部分。
蔡澜总是能用他的文字向读者生动的描写出食物的美味。
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出黄记餐厅的早点还是可圈可点的。
然而,到了品尝最后的青菜时,文字里又能清晰看到蔡澜的推崇。
咔嚓'、清甜”、“脆嫩』等词汇不断出现—.
乔伯看入了神,他仿佛带入了蔡澜的视角,品尝到了美味的菜蔬,又与他一同前去增城寻找最好的迟菜心,从气候、土壤、水源、种法解读了一种美味菜蔬的诞生。
盐水迟菜心;
腊味炒迟菜心;
粥水浸迟菜心;
原汁焗迟菜心——
每一道做法都让他看得如痴如醉,食慾大开,蔡澜称其当得起岭南冬蔬翘楚的评价。
“很久没看到蔡澜如此推荐种青菜了,必须得去尝尝。”
乔伯记下报纸上黄记餐厅的地址,步履矫健的出发。
只是这个早上,像乔伯这样的人就不少,等临近中午时,人就更多了。
香江的3家黄记餐厅生意很快就爆满,闻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
黄建远累並快乐著,和陈总合作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