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嗅到机会
淅淅沥沥的小雨,特殊的节气。
清明。
落魄诗人杜牧都欲断魂的时节,共和村却有些热闹。
这年头清明不放假,巨大的工地搭着许多临时建筑,人来人往。
陈学兵骑着摩托匆匆前来,没一会,又拿着一式六份的合同书从一个三层楼、厂房式的项目部楼里出来。
到处打望着,有些感慨。
人家光是这施工工地造价恐怕都能赶上他的污水厂了。
钻石洞,金桥银路铜建筑。
别说垮江大桥,就是陆地施工的高架桥,每公里也得几千万往上。
可惜自己修的“银路”,只是规格比较低的二级公路,一公里才52万,要是高速路,至少也是两千万起步。
陈学兵最近生意规模大增,区区370万的“小公路”,已经让他有些不满足了。
签约过程平平无奇,项目领导都没在,对接他的只是个工程部的年轻人,想必这个节日,大领导都提前回家了。
严格来说,这也不叫签约。大公司的工程合同签订并非一日,首先该竞标的就竞标,不用竞标的,对接甲方做好合同,等甲方通知合同做好,便可以来把合同带回自己公司审,审完签字盖章,然后拿回来对方审,审完以后落章,就可以拿一份回自己公司保存。
这一趟本来也不用陈学兵亲自来,他就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见着领导。
结果领导没见着,收获了一个支线任务。
人家提醒他:最近商混涨价。
修路混凝土用量又大,让他去附近商混站打听打听价格,最好提前签个供应合同。
陈学兵也人生地不熟,只能在出工地的路上拦住了两个有说有笑迎面过来的甲和乙。
“你好同志,打听下!附近有几家商混站?”
俩人戴着蓝帽子,应该是技术员,打量了一下他。
甲道:“你哪家单位的?”
陈学兵给俩人散了根提前买的华子:“三通一平,修路的!工程部说是最近商混涨价,让我去问问!”
“哦…”乙接过烟,想了想道:“附近就有一家!门口出去右拐出去一公里左右,你问问应该就能问到路!”
“哦,谢了!”
陈学兵正准备走。
甲也接过烟,却又皱了皱眉:“商混涨价?不对吧?新田镇那边不是搞了个茂田水泥厂吗?前年我就听说,早就投产了吧?还说年产上百万吨,产能覆盖小半个重庆都够了,彭水这边绝对过剩的,还能涨价?”
说着,看了看手里的华子,犹豫道:
“兄弟,工程部的不是骗你吧?你最好多跑几家问问。”
混凝土主要原料就是水泥,水泥产能过剩,怎么涨价?
陈学兵听到这话,心里一动。
不是水泥产能的问题,工程部的也没说让他指定去哪家询价。
不过茂田这家公司,一提起来,他还挺熟,前世他参加几次建筑行业交流会时,人家都要上台。
不仅是重庆的建筑业百强,旗下的水泥公司在重庆还挺出名的,各种奖项拿了不少,还评了个“中国水泥十大品牌”。
不过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水泥厂是彭水的。
如今还是个新厂?
他正想着,乙却摇了摇头,对着甲道:
“瞎说,投什么产啊,投不了产了!要真能投产,我们这个项目能不用?我有个亲戚就是马蜂村的,听说欠了银行一个多亿,地方偏,路又不好,这地方本来产能就是平衡的,投产也卖不出去,真敢投产,立马破产!”
“啧啧,不是在修乌江水电站吗?怎么会卖不出去?”
“乌江电站的坝都垒了百米高了!人家根本没用重庆的水泥,用的是葛洲坝水泥厂的水泥!”
俩人几句话的功夫,眼看都要吵起来了。
陈学兵赶紧呵呵两声,转身离开。
心里,却是思绪万千。
啧啧,百万吨级的产量,一吨卖两三百,年产两三个亿?
这家超大产量的水泥厂后来活了,他十分肯定。
从明年开始,之后几年,水泥价格一直都在涨,虽然他记不得具体价位,但2010年的时候摸到过四百。
价格涨得快,就是好卖啊。
到了2010年以后,全国的水泥产量大幅走高,好像降过价,百万产值,销售确实是个大问题。
不过再以后,大有前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