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个问题还要到我们的政策规划办公室聊,我们收集的政策资料都在那儿,就在旁边,黄领导请移步。」

黄领导有点发懵。

政策规划办公室?

你一个民营企业,还搞这个部门?

但他的兴趣也愈发足了,起身跟着陈学兵挪步。

安静的办公室,其实就一张会议桌,说会议室更为合适。

桌上横七竖八摆满了资料,里面七八个人,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敲打着键盘。

见陈学兵进来,纷纷起身。

「董事长好!」

「董事长!」

陈学兵摆了摆手:「成渝经济带的资料呢?给我一份。」

后面进来的黄领导听到这个词,脸上浮过了然的神色,摇头笑道:「这是我前两年才经手的工作,你给我看资料干什幺?直接说就行了。」

「成渝经济带」这个说法自2003年始,是中科院一位专家提出来的,意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补充。

核心是要在未来5至10年内,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

后面几年,逐步纳入研究范围。

两地目前正在筹划,于明年签署一项全方位的合作协议,把双城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划定,搞基础设施共建,市场体系一体化,产业协同分工,生态联合治理,构建「成渝一小时经济圈」。

说白了,东部都在搞圈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形成了人才和资金的虹吸效应,作为西部核心城市的重庆甚是乏力,做了个「长江上游经济带」也响应者寥寥,于是想拉上西南唯一搭得上手的成都也来搞个圈,形成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增强吸引力。

四川自视西部老大,倒是也有此意。

而且大家的私心也都差不多:各自的弱项互相弥补,让强势产业也形成竞争活力,像上世纪的珠三角一般,在剧烈的竞争中发展。

「黄领导清楚,那我就不多解释了。」

陈学兵笑着从桌上拿过一张64开尺寸的全国地图摊开,上面在重庆到四川一线的路径上画满了线条,旁边做了许多标记。

黄领导打眼一看,全是「西部大开发」标记的政策编号。

01:「成绵德资眉」城市群卫星新城/组团开发。

02:《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03:绵阳「十一五」规划科技城产业带。

04:国道213线改扩建——「岷江峡谷廊道」——三峡移民标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规划》。

下面的编号一直写到了「12」。

黄领导只见所有内容都在围绕四川,一时觉得头脑发懵,心里已起诸多猜测。

「这是你们在四川的投资计划?搞半天.你们公司准备搬到四川?」

「怎幺可能!」陈学兵立马表决心:「我这都是为了重庆的交通线和经济线!」

(正在写,猪脑疯狂运行中)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