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一听军购粮竟然比外面的采购价格还要搞两成,这个消息顿时就传开了。

村庄里的人纷纷过来,想知道更多。

他们还是有担心的,怕遇到打白条不给现钱的,那样的话,价格再迷人,他们也不敢乱卖。

可当知道都是现钱交易后,情况立刻不同了。

很多人急冲冲挑着大米过来抢着出售。

面对如此热闹场面,刘掌柜出面。

“告诉他们,每公斤1法郎只收新米,旧米不要。”

这下好了,那些原本准备送往碾米厂和卖给米商的新米,全都让军购粮给买去。

第一个村庄的成功收购,让消息迅速在湄公河三角洲传播,大家都在期待军购粮能在自己村庄收粮。

搞得面对米商的收购,也提不起兴致。

米商们也不敢乱来,干脆暂停了收购,就等军购粮结束再说。

却没想,对方只收了8000担粮食就结束了。

一场虚惊过后,湄公河三角洲的收粮季又恢复了正常。

400吨大米到手,方文开始着手这批粮食的包装和空投。

他和方守信,刘掌柜,孙德彪一起讨论。

方文开了个头:“我们谈谈怎么处理这批粮食。”

孙德彪第一个回应:“这米我不喜欢,咱们东北的米饱满肥胖,这种米瘦瘦长长的,吃起来也干巴巴的。”

他纯粹是在吐槽,对于吃惯了东北米的他来说,根本吃不惯这种米。

拿起一把稻米,方文思索。

通过这段时间了解,他对这里的大米有了了解,原来这种米叫做占城稻,宋朝的时候就流入中华,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南方的双季稻。

也就是现在说的籼米。

大米中不光有籼米,还有粳米。

东北米就是粳米,所以孙德彪吃不惯这种食物。

但这倒是没啥,红军士兵应该不会有这些讲究。

可全是生米运过去,他们也需要加工吧,不然行军过程中,哪有那么多时间埋锅造饭。

好像,他们会制作成炒米。

除了炒米之外呢?

方文出声道:“我觉得啊,不能只是送生米过去,要考虑红军实际情况。他们长期处于游动战斗过程,很多时间都没法烧水煮饭,就这么送过去,他们还要冒着风险才能得到一顿饭吃,不如我们将这些大米做成随时都可以食用的食物。”

大家顺着方文的思路开始思考。

孙德彪又抢着道:“我有了。粘豆包,米糕,米皮,饭团子。”

方文摇头:“你这些都是刚出锅能吃,放久了就硬了。”

他的话,让刘掌柜和方守信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东西。

“米饼。”

听两人同时脱口而出的话,方文顿时想起来了。

这年头,街头小贩,经常会售卖一些米饼。

方文吃过一两次,有很多品种。

炒米饼,米粉饼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长时间存放,又能充饥的实惠食物。

有了这个思路后,方文便着手制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