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到最后一页,确认没有遗漏后,将文件夹合上:“我看了下,设备和材料没问题,符合协议要求。可以进行交易。”
彼得罗夫脸上露出笑容,抬手看了看腕表:“那我们可以安排技术资料和货款的交接了。指挥部的保密室已经准备好,火箭弹的相关资料需要我们的专家亲自核对,确认无误后,我们会出具接收证明。”
方文点头,目光再次扫过生产线——这些设备将成为国内自主生产步枪和子弹的关键,有了它们,前线的补给压力能大大缓解。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走吧,去保密室。”
两人转身走出围栏,铁丝网在身后轻轻关上。
保密室设在指挥部大楼地下一层。
隔壁房间放着一台柴油发电机,给苏联人提供基础用电。
伴随着嗡嗡的运转声,方文一行走进了隔壁保密室中。
室内光线昏暗,只有正中央挂着两盏电灯,暖黄的光线下,三名身着军装的苏联军官已等候在此。
“请坐。”彼得罗夫示意方文坐在长桌一侧,自己则走到对面,与三名军官低声交谈了几句。
随后,其中一名瘦高个军官站起身,将公文包推到方文面前:“方先生,按照协议,麻烦您出示火箭弹的技术资料,我们需要逐一核对。”
方文从随身的帆布包中取出一个密封的牛皮纸袋,袋口贴着红色火漆印。他抬手撕掉火漆,取出一迭装订整齐的图纸和文件,推到对方面前:“这里包括我设计的火箭弹发射装置改进方案,以及尾翼稳定设计参数,还有数据报告。”
瘦高个军官接过图纸,与身旁的同伴逐页翻看。
灯光下,他们不时用铅笔在草稿纸上计算数据,偶尔低声用俄语交流几句。
方文坐在一旁,静静等待着。
这些技术资料,其实苏联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也能做出。
但会推迟一段时间,自己不过是将其提前而已。
等待中,他心中默默盘算:交易肯定是没问题的,但这些物资要怎么运到延安呢?
兰州这边是国民军第八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周边的定西、榆中、会宁、静宁等县城,均由国民党地方行政公署管辖,驻军以国民军第 80军、第 165师等和地方保安团,牢牢掌控着兰州向东通往陕西的西兰公路。
最便捷的运输方式,就是从西兰公路运往西.安,再从西.安转运延安。
但这条路,是连接西北两大战略城市的核心通道,也是国民军物资运输、军队调动的关键线路,沿途会有多个哨卡盘查,想要不被注意的情况下运往延安,是很困难的。
可如今的情况,已经有些变化,国民党那边又开始想要对共产党蠢蠢欲动,保密运输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不走西兰公路的话呢?
可以从平凉、庆阳过。
这些地区地处陕甘咽喉,国民党在此部署了第 3军、第 17军,一方面防范日军从山西、河南向西渗透,另一方面也对南侧的陕甘宁边区形成“监视”态势。
同样有可能无法保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