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的碰壁、伤工害农政策的持续制定、对国营矿业的“甩卖”,让这些人满腔的热血逐渐冷了下来,直至彻底的失去了希望。
所以苏默声的打算是在这些人中,找一个对国民政府强烈不满的专家,让其去看一看希望所在的地方——李代桃僵的同时,还将一位经济方面的专家输入解放区。
但……
问题来了,苏默声在心中列出了整整八个名字,这些人在努力纠偏失败后纵然是绝望,也没有选择随大流的同流合污。
他们的操守、他们的能力,都是苏默声信任的。
整整八个人,他觉得哪一个都适合,可又觉得放弃哪一个,都是可耻的浪费!
那么,能不能让他们都去解放区?
苏默声被自己的想法惊到了,可反复衡量以后,又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些人一身的才华和抱负,却在国民政府经济部这一摊污泥之中被如弃敝履的闲置、浪费,让他们去解放区去看希望,去解放区为一个崭新的中国而奋斗,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也符合“青松”撤离前的“疯狂”,知道袁农被捕、知道特务在调查自己,暴露在即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马上撤离?就是为了在撤离时候带走这么多人!】
苏默声说服了自己后,闭目思索起来上级是否会同意自己这般“疯狂”的想法。
【不管如何,先找她说一说我的想法——如果反对,再做抉择!】
于是,在分别了七个小时后,苏默声重新找上了柴莹。
……
听完了苏默声的计划后,柴莹突然间明白了一件事:
为什么自己勉强才认可的计划,苏默声的关注点却是别的同志是否会被波及——她之前一直认为苏默声是因为服从命令,心里有疑惑也没有问出来。
现在她明白了,合着对方其实跟张安平是一类人啊!
苏默声见柴莹一直沉默,以为对方不同意,只是不好拒绝正在思索措辞,他叹息一声,道:
“组织上大概是有别的考虑,是我唐突了。实在不行,就选这位专家吧。”
“默声同志——”
柴莹摇头:“你的计划补充的很好——我们毕竟不熟悉经济部内的情况,相反,你格外熟悉经济部,这个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我是持赞成态度的。”
“但是,这事我还需要回去商量一下,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计划一定会通过的。”
她在心里补充:
以安平同志的性子,只要你认为搬空经济部的人才可行,他一定会想办法做到的!
苏默声的眼睛亮了起来:
“那需要我做什么?”
“你安心的等待着吧!”柴莹带着笑意说:“我觉得你更要担心一件事——”
“上级,大概是不会同意让你出面的,这件事,会由其他同志来完成!”
苏默声也笑了起来。
事实证明柴莹对张安平看的非常之精准!
当这件事柴莹通过曾墨怡报告给了张安平后,张安平不由在卧室里踱步起来。
很妙啊!
他确实是不熟悉经济部的情况,没敢做出这么大胆的计划,但既然青松建议如此,他不仅要从善如流,而且……
“墨怡,你要记一下——以后提醒我要注重对重点人才的保护!”
曾墨怡虽然不解,但还是点头表示自己记下来了。
张安平继续踱步,他之前一直想的是在未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时候如何保护城市重要工厂,想的是如何反制国民党遗留的特务问题,对于人才的保护他想过,但目光却聚焦在物理专家方面。
经济部这边苏默声的建议,让张安平意识到了自己疏忽的地方——人才,不仅仅是顶尖的那一些,各方面的人才,对于未来的新中国都非常的重要,人才保护计划,得趁早提上案头。
等三大战役打完,那时候国民政府已经开始考虑最后的退路了,那时候估计国民政府也会注意到人才的管控,等那个时候再进行相应的反制行动,可就是后发制人了!
【这是个好机会——借着经济部八名专家撤离之事,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向上级汇报,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组,牵头协调这方面的事。】
心中下了决定后,张安平思索起手头的事:
苏默声虽然建议的是请走八名经济方面的专家,但如果说动这些人,要护送走的人一定会更多——如何操作?
张安平思索着,目光逐渐亮了起来。
毛仁凤酷爱摘桃子,话说……摘别人“种熟”的桃子,确实……很有趣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