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十四日,高家寨,晨曦初照。
全村男女老少皆齐聚於晾晒场。徐晨手中执著一张写满字跡的契约,朗声道:“列位乡亲,这是徐某昨夜精心擬就的抗旱会乡约。上面所书几条约定,乃是加入抗旱会的权利与义务。先说这权利,入了抗旱会,旱灾之时可得救助,有个病痛能获医疗之助,家中缺粮亦有救济,购置农具也能得些帮扶等等。”
眾人静静聆听,徐晨接著说道:“当然,既有权利,便有义务。加入抗旱会,便有救助其他会员之责;若有会员遭人欺侮,大伙定要互帮互助。再者,每户需交五升粮食作为会费。不过乡亲们切莫担忧,抗旱会收的这些粮食,必定全用在大伙身上。每日开支,都会向眾人公布,绝无半点隱瞒。徐某也就想出这几条,大伙若有不同见解,尽可直言。若觉著公平公正,在此按下手印,便正式成为抗旱会一员啦。”
言罢,徐晨率先在契约上按下手印,而后小五、王二等打井队成员也纷纷依样照做。
听闻需交五升粮食,村民们不禁面露迟疑之色。毕竟在这艰难年月,这五升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上三日,村民们议论纷纷,裹著褪色头巾的王寡妇搂紧怀里的儿子:“他徐家哥,这五升粮够俺家嚼用十天......“
“静一静!“老村长缓缓起身,神色凝重道:“如今这世道,愈发艰难困苦。大伙唯有抱团取暖,方能熬过这灾荒岁月。晨哥儿是个有大本事的人,来咱高家寨不过短短数月,便挣下上千两银子的家业。即便如此富贵,晨哥儿依旧心怀乡亲,乐於救助眾人,实乃仁义大方之辈。跟著晨哥儿,咱定不会吃亏。老汉第一个响应,加入这抗旱会!”说罢,村长毅然按下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