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完钢铁砖窑厂,徐晨一路行来,踏入了大同工业区。
若是说钢铁厂那边尚还只是初现雏形、初具规模,那么眼前的大同工业区,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轻工业城镇。
踏入工业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初徐晨划定的杂货区域。如今,这里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一片区域,而是发展壮大成了一个繁华的市集。市集之中,刘永精心划定了一个个整齐有序的摊位。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四里八乡的农户们便纷纷挑著担子、赶著牛车,带著自家精心饲养的鸡鸭鹅,还有那刚刚从田间採摘下来的新鲜水果蔬菜等各类农產品,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的脸上洋溢著质朴的笑容,眼中满是对生活的期待。
而大同工业区內,有著上千名在农户们眼中属於高消费人群的工人。这些工人每日辛勤劳作,拿著固定的工钱,对於长期处於自给自足状態的农户而言,他们的消费能力著实令人羡慕。
不仅如此,还有那些往来不绝、日常贩卖羊毛、买卖羊毛布的商客们,他们穿梭於城镇之间,带来了各地的物资与商机。在这些人的消费支撑之下,这个市集常年开放,热闹非凡,就这一个小小的市集让很多农户免於破產。
如今,大同工业区的繁荣程度,已然远远超越了往昔,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取代了米脂在四周乡村的经济与贸易地位。
走进工业区深处,便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繁荣气息。大同工业区虽然人口不过千余人,但他们却全部属於新兴的市民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