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十月十九日,晨曦的微光刚刚洒落在艾家庄的晾晒场上,这片平日里寧静的场地,此刻早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仅仅一个晚上,艾家庄要分地的消息,就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遍了庄里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农户的心都难以平静。
农户们聚在一起,纷纷在心里盘算著自家可能分到的田地。虽说他们大多没什么高深的学问,算术也不怎么精通,但多年与土地、粮食打交道积累下来的经验,却让他们能够快速算出一笔帐:要是家里能有三十亩田地,交上三成的税,从此不用再交租子,也没了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高利贷。如此一来,每年留在自家手里的粮食,少说也有两三千斤。
想到这儿,不少人已经开始美滋滋地幻想起来,明年要是再加把劲好好干上一年,说不定就能顿顿吃上白面馒头,过上富足的好日子了。
这一天,来到艾家庄晾晒场的可不只有庄里的人。刘永、李文兵等大同社的主要成员,骑马也来到了这里。毕竟均田这种事,实在是难得一见。遥想大明上一次大规模均田,还是在二百多年前的开国之初呢。
就在眾人翘首以盼之时,刘永和小五两人抬著一块木板,缓缓走向晾晒场,后面跟著徐晨等人。看到他们,瞬间让原本就热闹的人群更加躁动起来。
“这种粗活,哪能让几位先生动手,由我们来便是!”当地有几个热心的村民,赶忙冲了过去,从刘永和小五手中接过了木板。
徐晨见状,赶忙说道:“那就麻烦各位了,把木板放在晾晒场前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