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刘南卿看著眼前凌乱却又充满生机的场景,满脸异,不禁怀疑自已是不是出现了幻觉:“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感觉米脂反而比以前更热闹了?”

贺函看出了刘南卿的疑惑,苦笑著解释道:“兄长,你没有出现幻觉。米脂的人口確实变多了,也的確变得更加热闹了。今年秋收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几百人逃到米脂来。”

“怎么可能?”刘南卿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贺函无奈地嘆了口气,缓缓说道:“兄长有所不知啊。米脂有大同社组织人力筑水坝、修水利、打水井,即便如此,也只是勉强保住了今年的粮食收成。可在米脂之外,旱灾依旧肆虐,情况严重至极。连年的灾害,不要说那些佃户,就是自耕农也难以承受,整个延安府说是灾民遍地,一点儿都不为过。”

“而大同社的名声,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延安府。四周的流民都知道大同社会安置他们,会给他们一份差事,让他们能有活路。

为了活下去,就连山西行省的流民都往米脂逃。城外的难民营就没空閒过,

流民一到米脂,大同社就给他们清洗、看病、施粥。確定他们没有染上疫症之后,就给他们换上一身工匠服,安排他们给大同社打工。”

刘南卿一边听著,一边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思索。

贺函接著说道:“大同社带著这些流民在城內大拆大建,把垃圾全部运出去,挖壕沟、清淤泥、整平道路、拆除窝棚,还新建了市坊。在城外,又带著流民建水坝、修水渠、开荒屯垦。保守估计,整个米脂县內有上万流民在为大同社当差呢。”

“大同社把整个米脂搜颳得厉害,可这些粮食和钱財又像流水一样,都散给了流民和工匠。这些流民有了钱之后,要吃饭、穿衣,要养活妻儿老小。

同时,大同社对米脂的农户只收三成的税,而且这三成税连地租都包含进去了。这么一来,米脂农户的粮食收入普遍增加了一倍。”

“米脂几万农户收入增加了,他们就有钱购买农具、布匹等生活用品。现在米脂百业兴旺,各种农具、米麵、粮油,只要有货物进入米脂,就会被这些农户和工匠抢购一空。因为货物太好卖,四周的货郎、商贩都纷纷涌入米脂,就连米脂的牛市都热闹起来了,据说每天要卖掉上百头牛。县里的老人都说,上次米脂出现这样的繁荣景象,还是万历年间的事了。”

刘南卿听到这里,一时间惊愣得说不出话来。米脂大族如今哀鸿遍野,可米脂却呈现出这般盛世景象,而且这繁荣之中竟没有大族的身影。再深入思考一番,似乎从逻辑上能说得通,大族或许真的是米脂贫困的源头,没有这些人的压榨,米脂的百姓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但在他的意识里,土绅大族一直都是国之栋樑,怎么能成为蛀虫呢?这种观念上的衝击,让他內心十分纠结。

刘南卿冷哼一声,语气中带著一丝不屑:“这些都是大族的民脂民膏,大同社不过是想藉此收买百姓,好让他们为自己抵抗朝廷的天兵罢了。”

贺函无奈地摇了摇头,诚恳地说道:“兄长,你不得不承认,大同社確实有很强的能力。要是没有他们,现在的米脂恐怕早已是哀鸿遍野了。小小的一个米脂县,大同社就能搜刮出上百万贯钱財,这难道还不能说明米脂的大族太过贪婪了吗?”

“米脂士绅收了这么多的地租,可米脂的水坝、水渠又建了几座?米脂不是没有荒地,出现了流民,又有谁去组织他们开垦屯垦?

大同社虽然野心勃勃,但他们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米脂士绅收了那么多的地租,却上不能新修水利增加粮食產量,下不能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对米脂来说,他们確实没起到什么作用。也难怪农户们都捨弃他们,

大同社才得以轻易取代他们啊。”

刘南卿沉默了许久,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如何回应贺函的这番话。此时的阳光依旧照在街道上,可米脂的未来,在他眼中却越发迷茫起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